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線視角⑦ 一群奮斗者,築夢雄安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李如意 胡萌偉 馮陽 劉欣 編輯:靳永鋒 2024-03-04 09:10:00

內容提要:短短6年多,雄安新區從藍圖到實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白洋淀生態環境越來越美,產業和創新要素聚集的條件日臻完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

1月31日,劉太訓(右)和同事正在研究施工方案。 天津日報記者 劉欣 攝

掃碼看視頻

天津北方網訊:北京向南100多公裡,一座新城正在拔節生長。

短短6年多,雄安新區從藍圖到實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白洋淀生態環境越來越美,產業和創新要素聚集的條件日臻完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

開車行駛在雄安的漂亮街道,看到窗外的嶄新建築,徜徉在悅容公園、千年秀林,流連於白洋淀邊,一種好奇湧上心頭:雄安新區為什麼“長”得這麼快這麼好?是誰在為這座未來之城默默奉獻、添磚加瓦?

前不久,北京日報記者、天津日報記者、河北日報記者來到雄安新區,將目光投向了在這裡奮斗追夢的建設者。

匠心雕琢“生命之舟”

他每天都很忙,整個人像裝了馬達一樣。在項目現場,他每天能走出2萬多步;回北京辦事,一天他能跑出兩個來回。

同事眼中的“超人”叫趙育華,北京建工雄安宣武醫院一期項目經理,也是雄安宣武醫院二期項目總指揮長,在雄安參與工程建設4年多。他常說,雄安宣武醫院就像自己的孩子。

雄安宣武醫院是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項目中規模體量最大的,北京投資部分(一期)12.2萬平方米,雄安新區投資部分(二期)15.8萬平方米。作為雄安新區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保障的重點項目,這裡將成為啟動區的醫療中心,投入使用後可為新區及周邊居民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優質醫療服務。

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艘“生命之舟”如何實現高標准建設?

2019年,趙育華和管理團隊來到雄安新區。建設團隊人員從各單位抽調而來,年輕人多,彼此不熟悉。於是,項目部開設“雄安大講堂”,以施工計劃為基礎,結合每個階段不同的施工難點,由項目內部專業負責人、行業專家對年輕人進行業務培訓。

“新區對新建項目抗震要求很高,一般的建築抗震設防烈度是8級,而我們的項目在梁柱上設置了大量的抗震阻尼器,抗震設防烈度達到了8.5級。”

“醫院放射治療室牆體最大厚度需要達到4.4米,頂板厚度是民用住宅樓的3到5倍,這就需要我們在澆灌混凝土的時候不能出現一絲裂縫。”

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學習,趙育華已經從醫療建築的門外漢變成了專家。

2023年10月16日,雄安宣武醫院開始試運行。2023年底,包括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眼科、神經外科、介入放射科等多個科室在內的第三批科室開診試運行。自開診試運行以來,醫院運行平穩有序。

今年1月記者采訪時,醫院正處在運行磨合期。項目部組建了5個運行小分隊,24小時待命,隨時准備維護修復。趙育華說,醫院內部結構復雜、功能多樣,各個板塊的需求大不相同。比如冬季主空調需要制熱,但某些科室需要制冷以維持低溫,這就對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記得在雄安新區的每一個日夜。”面對眼前這所現代感十足的高水平醫院,趙育華感觸頗深,“雄安新區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當這座未來之城拔地而起時,我們會為這些年的付出感到驕傲!”

精心擦亮“華北明珠”

“不停歇”“像上緊了發條一樣”,這是雄安建設者共同的特點,其中也包括劉太訓。

劉太訓來自央企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簡稱“天航局”)。1月31日,上午剛剛開完白洋淀生態清淤五期工程開工動員大會的他,立即奔赴施工現場踩點。

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有“華北明珠”“華北之腎”之稱。白洋淀也是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

冬日的白洋淀,厚厚的冰層好像一面巨大的明鏡鑲嵌在冀中原野上。遠離夏日喧囂,這是清淤施工的最佳時機。劉太訓與同事們的想法一致——堅決不讓污水流入白洋淀!

2017年,31歲的劉太訓來到雄安開始參與新區建設,一乾就是6年多。他幾乎參與了天航局所有白洋淀治理工程,練就了一身河道綜合治理、園林綠化等精湛技藝。

“2019年9月、2020年5月,我們分別進行了白洋淀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和擴大試點工程,最後得出結論:即使破冰等工序需要更多成本,施工也要在冬季進行,零下10攝氏度左右是清淤的黃金期。此時鳥類較少,魚類休養生息,對白洋淀的擾動最小,能有效保護水質。”他說。後續的幾個治理項目,冬季開工成了這些治水人的准則。一年本就回不了兩三次家,這樣一來,回家過年更成了奢望。

在白洋淀,哪個淀泊什麼樣兒,哪種工程怎麼乾,劉太訓都了然於胸。

有一次,另一家施工單位負責的標段由於蘆葦臺田塑形的技術問題,遲遲沒有進展,大家都撓頭。

劉太訓去現場走了一圈。站在岸邊,他當場提出解決辦法:“用淤泥塑形沒問題,但是不能在水上作業,淤泥見水就塌,永遠成不了形。”他指著另一側較高的地形說,“你們在那邊打一個圍堰,把水倒排過去,施工區域形成乾地系統,實現陸地施工。淤泥運過來之後晾曬一周到10天,板結後就可以塑形了。”

項目部按他的建議迅速著手施工,果然,不到兩個月全部完工!

濕挖施工變乾挖施工,帶水作業變陸地作業,去年剛剛完成的清淤四期工程采用了劉太訓的這個創新施工理念,工期縮短了45天。

“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全面提昇至Ⅲ類以上標准,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2022年初傳出的這則消息,讓劉太訓激動不已。“2017年9月第一次去白洋淀,那時淀區水質是劣Ⅴ類,氣味很難聞。現在不一樣了,臭味沒了,鳥類多了,魚類多了,游客也增多了。”

“如今,白洋淀對我來說已不是普通的施工項目,她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只覺得自己若沒有保護好她,就對不住她。”劉太訓說。

專心創造智能交通

在雄安新區容和塔東北角創意廣場上,“我來雄安了”五個大字格外醒目。很多剛到雄安新區的人,都會把它作為打卡的第一站。

1月25日上午,雄安創新研究院臨時辦公區人來人往。走進認知智能實驗室,室內裝置的模擬交通信號燈閃爍發亮。黃武陵正帶領4名研究人員討論昇級全息路口的技術方案,身後的白板被他寫得滿滿當當。

黃武陵是雄安創新研究院河北省認知智能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他曾在中國科學院學習和工作13年,後來加入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長期從事智能車輛和智能交通系統研究。

“我與雄安結緣已久。”說起雄安,這位智能交通領域的大咖激情滿懷。

2019年,在互聯網企業工作的黃武陵,參與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菜鳥驛站無人配送項目。雄安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領域的超前步伐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令他興趣大增,“到雄安去”的念頭如同一顆種子埋進心間。

2020年5月,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政府共建的雄安創新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建立了通信光子集成芯片等一批實驗室團隊。一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的平臺就此落地。聽聞消息,黃武陵“到雄安去”的念頭更加強烈。2022年3月,他便加入了雄安創新研究院。

此後,其他5位來自國內外知名院校的科研人員陸續加入團隊。近1000平方米的認知智能實驗室搭建完畢,能夠模擬各類交通場景。

將近兩年的時間,實驗室構建了智能交通與無人系統實驗平臺。面對數字道路與全息路口、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課題,黃武陵和同事一起以算法為“利器”,在一行行代碼中解決行業內的關鍵問題,並逐漸找到了研究成果落地應用的實現路徑。他們還將自動駕駛系統研究成果應用於智能制造領域,向外輸出“雄安經驗”。

對於剛剛過去的2023年,黃武陵最大的感受是“雄安創新的味道越來越濃”。

雄安創新研究院承擔或參與的國家及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增至十餘項,科研人員數量接近100人。

如今再看當初的選擇,黃武陵說:“選擇雄安,就是選擇未來。雄安是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鼓勵大膽創新與實踐,讓科研人員大有可為。”

“雄纔十六條”發布,雄安中關村科技園掛牌運行,百校百所千企、萬名首都高校畢業生“雄安行”舉辦,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啟動……天時地利人和,吸引著像黃武陵這樣的科技人纔來到雄安,用智慧和汗水澆築未來之城。

黃武陵興奮地告訴記者,創新研究院團隊與合作企業共同研發的全息路口等技術將在雄安進行大范圍測試推廣,“等到建設完成,歡迎你再來,一定能有更順暢的出行體驗。”

雄安新區的建設從來不是孤軍奮戰。未來之城,正在開出燦爛的協同之花。(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