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行見效 津彩綻放』活動第二期展播作品:西青洞察|『這並不是一家企業成長的煩惱』

作品類別文字

參賽身份單位

單位機構:天津市西青區融媒體中心

主創人員:於愛澍 賈文琪

作品介紹:立足“天津佳電”招人難,展開講述區人社局的辦法實招。

作品URL:https://mp.weixin.qq.com/s/KQfIttZnRs0Wj9-EJ5Q79w

作品內容:

前景這麼好了

卻還有成長的煩惱?

教育部最新統計,202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約1179萬人,天津畢業生人數約19.78萬人。

然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津佳電,2021年招聘的20人崗位,到今年卻還缺十幾人。

“招電氣和機械類的研發人員,還有部分技術工。”天津佳電人事行政部部長費田田說,企業主要做電氣設備昇級,需要機械加工、電氣工程等工科,都屬大眾專業。而且,企業待遇並不差,甚至一年比一年好。

招不來人,制約發展壯大,是天津佳電“成長的煩惱”。

為啥招人難?

企業提昇改造的全國最大整裝氣田項目

工科VS新工科

一次走訪,揭開了迷霧一角。

區人社局人纔工作科科長閆朝輝,走訪時發現,近一年來,企業入職的研發人員除了專業對口,基本都有編程、建模等特長,研究生學歷居多。

費田田解釋,“如今的電氣設備,都連接了物聯網,提昇改造這類設備,研發人員肯定要了解設備用的智能系統。”

另一方面,制造業關鍵看操作。“很多學校只有研究生,纔有實操機會,本科生沒有細分領域,理論學習多。”她說。

此外,隨著研發昇級,生產也跟著昇級,所以需要技術工人懂工藝,還要懂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線。

可見,畢業生雖多,但符合要求的並不多。

“這並不是一家企業的煩惱。”閆朝輝介紹,“這是轉型昇級帶來的就業結構性矛盾。”

新興產業需要交叉領域的創新型人纔,但由於教育、理念等綜合因素,導致了求職者技能與需求不匹配。

據國家工信部統計,到2025年,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我國制造業重點領域,人纔缺口將近3000萬,幾乎佔從業人數一半。

換句話說,新質生產力需要新工科。

年年增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

技術VS技能

尋找專業技術人纔,閆朝輝早有准備。這次走訪時,他帶來了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並為企業定制到“雙一流”等重點高校開展專項招聘活動,擴大人纔搜索范圍。

那麼,缺技術工人怎麼辦?

其實,為提高一線工人的技能水平,企業也采取了一些辦法,比如開展師徒傳幫帶、支持技能提昇等,但人纔流失,讓用人成本變高。

“花了3到5年培養出來一名成熟的技術工人,往往跳槽去了南方發展。”費田田說。

技術人纔難招,技術工人難留,是天津地區制造業存在的普遍現象。去年,一家位於西青區的業內“隱形冠軍”企業,把研發分中心建在了上海,就是想用長三角地區的人力資源,解決用人難。

對此,區人社局支持天津佳電跟對口學校,開展校企雙向培育,介紹了優化職稱評定、申報就業見習基地等政策。同時,還鼓勵企業參與“運河工匠”評選,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等等,增加技能人纔獲得感。

 

新質生產力的人纔模型掌燈結構

人跟項目VS項目跟人

傳統產業發展,是好項目帶來人纔。如今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則是人纔帶來好項目。

為吸引人纔,西青有不少辦法。

這次走訪,區人社局帶去了“青銳”人纔、“金字塔”培養、歸雁海聚、技能提昇,還有人纔公寓等各類政策的宣傳手冊,包括區裡對企業的支持,還有為人纔在衣食住行等“關鍵小事”上,提供的服務。

區人社局走訪企業

圖左一閆朝輝 右一陳興衛

 

“各地都有好政策。哪裡政策兌現力度大,哪裡最能吸引人帶著項目留下來。”西青區第二批113創新創業人纔、天津佳電總經理陳興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