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古長城綻放新『芳華』——采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立平 錢進 潘立峰 趙敬波 李志義 編輯:鄧坤偉 2024-06-03 07:48:03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石峽村鄉親們的回信中說: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

黃崖關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在薊州北部的大山裡。

持續舉辦了21屆的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吸引了眾多中外長跑愛好者參加。 本報記者 錢進 潘立峰 通訊員 趙敬波 李志義 攝

圖為黃崖關長城上的沈浸式演出《大明邊塞》吸引了眾多游客。 本報記者 錢進 潘立峰 通訊員 趙敬波 李志義 攝

天津北方網訊:長城萬裡,跨越千年。

她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中國北方的遼闊大地,守護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石峽村鄉親們的回信中說: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

2019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隨著國家層面頂層設計的強力推進,長城沿線15個省區市開啟協同探索、一體化推進、高質量建設的步伐,將這規模宏大的線性文化遺產“串珠成鏈”,長城保護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與內涵。

作為長城全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期目標7大工程基本完工,形成了“一核”——黃崖關核心展示園、“一帶”——天津長城文化遺產帶的空間布局,以及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雄渾古朴的長城以及她腳下的村莊,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長城,這個中國文化的超級符號,續寫著千年長城的當代“芳華”。

最大限度地保護好長城

戰旗獵獵,戰鼓鏗鏘。艷陽之下的薊北雄關,威武莊嚴。黃崖口關,大將軍身披甲冑,手執官刀,排兵布陣,率兵巡城。關城之內,人流如織、熙來攘往。

這是數百年前長城腳下最為尋常的一幕。如今,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黃崖關核心展示園,薊州區評劇三團以沈浸式演出的方式,帶領游客穿越到當年的大明邊塞。

古老的長城,活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徐徐展開的新時代畫卷,將長城帶進了人們的生活。

2022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保護規劃》出臺,天津要在嚴格保護長城文化遺產和周邊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志,探索新時代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新路。

“我們立足薊州全域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個公園不僅包括長城本體,也包括長城輻射帶動的區域,共560多公頃。”薊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淑伶說,這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公園,最大限度地將長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把長城天津段打造成展示中華文明的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和繽紛旅游帶。

近年來,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的建設,我市加大對長城本體的保護,實施了黃崖關段第21、20、12段牆體修繕工程和黃崖關段6號敵臺、前乾澗1號敵臺修繕工程;實施了龍鳳嶺長城保護項目前期勘察及考古勘探項目,成為我市首個將考古引入長城保護的實例。

前乾澗村外的山坡上,蜿蜒著一條黃褐色的“長龍”,這就是前乾澗段古長城。今年年初,市文化和旅游局選取前乾澗段古長城進行石質長城搶救性保護維修研究。在修復過程中,使用原材料、堅持原形制,保有原風貌,只要不危及長城本體的安全,就不添補新料,連石塊間的黏合材料也是古法制作。前乾澗段古長城的修復是一個探索,以預防性保護為主,堅持“最小乾預”,最大限度將真正的、真實的長城保存下來。

飽嘗了千年歲月的風霜,每一塊磚石都是歷史的見證。守護長城,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在長城沿線,活躍著一群“守城人”。

前乾澗村村民盧學艷,從小在長城腳下長大,對長城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他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參與黃崖關長城修繕。如今,他年逾五旬,又成了一名長城保護員。

2016年,天津對長城展開全面保護,薊州區文物部門從長城周邊16個村招募長城保護員,成立志願者隊伍,盧學艷第一個報了名。

周末的清晨,沿著一條狹窄的碎石小路,帶上乾糧,盧學艷出發了。這些年,1萬米的古長城巡護責任段,他來來回回走了400多趟。他吼過違章施工的工頭,勸退過前來野游的驢友,他的手機裡留下了數千張長城的細節照片。盧學艷說:“這些石頭在這兒躺了近千年,我們要為後代把它們保護好。”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研究員李哲在用另一種方式守護著長城。

早在20年前,李哲所在的團隊就開始對長城進行研究。2004年,他們將無人機低空信息采集技術應用在測量中,2018年首次啟動“長城全線實景三維圖像”采集工程。幾年來,他們跨越十幾個省區市,完成了5500公裡的明長城測繪,用數字化手段為萬裡長城“造像”。

特別有意義的是,去年李哲帶領團隊完成了對天津段黃崖關長城的航拍,在全國有長城資源的15個省區市中,我市率先實現了域內長城全段實景化、沈浸式展示。西起三界碑,東至天津長城與河北馬蘭峪、清東陵交界點,全程40公裡,天津長城的資源、特色遺存、沿線風光在19分鍾內一覽無餘,沈浸式效果如同親身飛越。

“我們在和時間賽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呈現出長城真實、完整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增強長城遺產的文化闡釋力和吸引力。”李哲說。

讓長城資源“活”起來

長城屹立千年,早已換了人間。天津守著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活化利用實現了產業“變現”。這裡是曾經的古戰場,如今在這片土地上,已經鋪展開景色美、產業興、文化濃的新畫卷。

5月18日,第21屆中國·天津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選手從蜿蜒的長城腳下出發。這項被評為全球十大最酷馬拉松路線之一的旅游活動是中國首批體育旅游精品推薦項目,自1999年舉辦至今,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線路,除了長城部分以外,有30公裡的路程是穿村而過。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馬拉松品牌建設已被納入國家層面的重點項目中。圍繞馬拉松旅游活動,路線沿途9個村莊實施了道路建設、景觀美化亮化等工程,總投資1.2億元。

此次馬拉松活動的賽事總監拉斯菲說:“我們在全世界共組織了9個馬拉松賽事,黃崖關馬拉松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長城,因為長城周邊的村莊,讓越來越多的國際跑友走進天津,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亨裡克·布蘭德今年65歲,來自丹麥。在他人生的80場馬拉松中,有21場是在黃崖關長城腳下跑完的。他把在長城跑馬拉松的經歷寫在了自己的一本書中。“我一次又一次來到黃崖關跑馬拉松,是因為長城的獨特魅力,如果可能,我要跑到70歲。”亨裡克·布蘭德說。

千年長城智,萬裡歸一關。長城天津段屬明薊鎮長城的重要段落,沿線關城、寨堡、邊牆、空心敵臺、水關等各類建築極為豐富,被譽為“萬裡長城之縮影”。這道自東向西總長40.2公裡的城牆,一路串聯起梨木臺、九山頂、八仙山、車神架、九龍山、黃花山等多個優質景區,以及下營鎮14個長城文化特色村落。

以長城為紐帶,讓長城資源“活”起來、“火”起來。薊州區整合精品旅游資源,開發了中華長城精神傳承線、長城綠色生態與人文景觀融合線、長城紅色革命精神弘揚線、清代皇家文化展示線等4條文化旅游線路。長城文化正在釋放巨大潛能,賦予旅游新的內涵,賦予鄉村新的流量,賦予人們新的認知,同時也在續寫古老故事的新篇章。

借助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契機,長城腳下的小鎮下營火了,這個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鎮去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5億元,地處三省市交界處的津門小鎮,在全國鄉村旅游賽道上頻頻“出圈”。

下營鎮大平安村位於黃崖關長城南2公裡處。記者沿著石板小路,走進這個只有115戶人家的小村,古朴、安寧之感迎面而來,站在村口,抬頭就可以看到長城,可謂一眼望千年。至今,村裡仍保留著明代戚繼光在該村建設的屯糧草的後營寨。古街、古巷、古井、古樹、古長城,這個長城腳下的小村成色盡顯,成為“引流”的關鍵。

一棟白色的三層小樓背靠長城,藍天下格外引人注目。小院、露臺、草坪、泳池、游樂園,勾勒出一派慢生活的鄉野度假風。8年前,村民劉金紅和丈夫結束了“北漂”的打工生活,回村接手農家院,沒想到第一年竟然收入十幾萬元。不出家門,生意上門,去年夫妻倆又投資了600萬元,建起了村裡最大的民宿。一對農家小夫妻,貸款數百萬元搞民宿,哪來這麼大底氣?劉金紅說:“好多人問我,為啥這麼大膽子?我看好‘長城’這個金字招牌,特別是這兩年,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我家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現在訂單已排到了半個月以後。”

被長城故事吸引而來的,除了游客,還有企業。

2021年,天津陶陶投資有限公司與郭家溝村“牽手”成功,以“薊州水鄉·山中不夜城”為主題,投資1.58億元,對村莊進行提昇改造和運營管理,重點打造親子主題、輕奢帳篷、自然山水、萌寵樂園等八個板塊,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成為國家4A級景區。2022年“昇級版”的郭家溝景區重新對外開放。今年“五一”期間,每天入園和入住游客數量是改造前的2.2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經過近3年建設,使得長城沿線旅游基礎設施不斷提昇,有“最美天路”之稱的津圍二線全線開通,以吉姆冒險世界為代表的一批旅游項目拔地而起,同時也湧現了一批特色鄉村旅游村。截至目前,長城沿線現有鄉村旅游經營戶1196戶,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51萬人次,戶均收入21萬元。

譜寫新時代的“長城之歌”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保護長城遺產,挖掘長城價值,傳承長城精神,成為新時代的“長城之歌”。

關城腳下,坐落著長城沿線上第一座長城歷史博物館——天津黃崖關長城博物館。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的快速推進,這座博物館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造提昇。

“我們豐富了展陳,陳列展的展覽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同時還開闢了室外20000平方米的關城區域作為古兵器展覽區。”薊州旅游文化集團副總經理李述傑說,一件展品就是一段歷史,一件兵器就是一個故事,讓書本裡看到的長城“活”起來,發揮更好的教育作用,薊州區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面對鮮艷的團旗,日前薊州區下營中學100名新團員右手握拳,手舉過肩,以最洪亮的聲音莊嚴宣誓。這是一場關於“弘揚新時代長城精神”的研學實踐,金色的團徽在新團員的胸前閃耀。

今年以來,我市已有1.5萬名學生走出校園,勇攀長城,穿梭於磚石之間,親手觸摸歷經風霜的城牆,感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領略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氣。“聽了宣講,讓我更深刻地感悟到長城的價值和保護長城的意義。”“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不僅要看,還要走,更要體驗。”師生們踴躍交流研學感悟,從不同角度詮釋了長城精神。

結合黃崖關長城的獨特性,薊州旅游文化集團開發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研學產品,推動長城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讓長城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圍繞民俗、邊塞、紅色、歷史4條文化主線和長城微講堂,推出多項旅游產品,開展“本地百姓免費游長城”“長城上的舞者”“非遺進景區”等多項文化惠民活動,開展長城抗戰展、古戰旗展和戰馬騎行換裝等活動。

今年春天,黃崖關長城上的系列活動異常火爆,當國風遇到春風,會發生怎樣的碰撞?

“吾戚繼光,受皇命守薊門。欲修長城,固我邊關,現招募天下能工巧匠,共謀長城修築大計……”沈浸式互動劇情游戲《黃崖英雄會》貼出招募令,吸引不少游客加入這場別開生面的劇本游,大家跟隨名將戚繼光的腳步,“共修長城”“抵御外敵”。

在黃崖口關內,仿古的通關文牒簽字蓋章處引起大家的興趣,工作人員身著明軍甲冑為游客簽發紀念文書——蓋上薊鎮總兵戚繼光的“大印”,頗具儀式感的環節吸引了不少游客排隊“通關”。

今年“五一”期間,黃崖關長城沈浸式演出《大明邊塞》重磅上線。明朝大將軍戚繼光曾出任薊鎮總兵,在黃崖關鎮守16年。為講好戚繼光的故事,黃崖關長城景區引進專業運營團隊,結合大量歷史故事、民俗文化等內容,將邊塞劇情與非遺演出相結合,向游客展示長城精神的內涵和文化價值,將古老的長城文化融入旅游當中。

豐富多彩的主題樂園活動,使黃崖關長城景區單日接待游客數量不斷刷新,“長城游”成為今年游客出行的熱門選擇。

不久之後,投資2.3億元的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將面向公眾開放。700公頃的濕地公園內,200多種動植物棲居,緩緩流淌的泃河,深潭和淺灘遍布。長城沿線的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了。

這些天,黃崖關長城景區一派繁忙,景區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必備的商業設施陸續完工,一期工程總長1萬米的夜景燈光布線也基本完成。屆時,夜幕降臨,東到11號敵臺、西到17號敵臺將全部點亮,夜游黃崖關長城將帶給游客更為震撼的觀景體驗。

夕陽西下,景色如詩,群山之巔,黃崖關長城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她穿過歷史的長河,正以嶄新的風姿向我們走來,新時代的“長城故事”正在續寫這綿延不斷的盛世中華……(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