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秘境中的秘境』裡藏著哪些生態智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4-06-08 14:24:46

內容提要:地處雲南迪慶香格裡拉的尼汝村,有『天下第一生態村』的美譽,被人們稱為『秘境中的秘境』,這個只有124戶居民的古朴村落,位於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核心腹地,世居於此的藏族群眾依賴自然、師法自然,一代又一代傳承和守護著他們的美麗家園。

地處雲南迪慶香格裡拉的尼汝村,有“天下第一生態村”的美譽,被人們稱為“秘境中的秘境”,這個只有124戶居民的古朴村落,位於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核心腹地,世居於此的藏族群眾依賴自然、師法自然,一代又一代傳承和守護著他們的美麗家園。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帶大家去探訪這個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的尼汝村,看這裡如何創新生態智慧,在保護和發展中努力尋求新的平衡。

自然的饋贈 秘境裡的“金飯碗”

四季流轉,年復一年,尼汝人世世代代以半耕半牧的方式,維系著他們與這片土地的親密關系,共生共榮。他們尊崇並沿襲著先民們與自然相處的原則,順應時序,取用有節,一代又一代的尼汝人接力守護著這片綠色的山水,也享受著山水的饋贈。

進入芒種時節,尼汝村的婦女們正忙著挨家挨戶收割青稞,在集體的勞作中樂享豐收的喜悅;家裡的壯勞力也陸續完成了夏季轉場,在海拔4000多米的南寶牧場,為他們的牛羊重新獲取新鮮和充足的食料。而此時,老村長嘎態次裡正帶著大家分類清理垃圾,准備轉運到洛吉鄉集中處理,這個定期行動每家每戶都要輪流參與。2023年4月,村裡正式公布了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尼汝世代相承的生態環保理念,正在以契約的形式被固定下來。

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委會主任 嘎態次裡:根據村民的意見,反復修改三次,訂出來,老百姓對崇尚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的積極性比較高,因為這個理念,就是自己的家園要自己來愛護,要自己來建設。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家園呢?牧場村落、高山湖泊、森林草甸、山泉瀑布,在尼汝村46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森林覆蓋率超過了90%。這裡擁有並保存著完好的山地垂直自然帶,庇護和涵養著眾多中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是世界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遺世獨立的自然風光和富集的生物資源,構成了尼汝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和民族生態文化。

現在,盡管124戶居民早已定居,但延續了千年的牧民轉場,直到今天都未曾中斷。給草原以喘息的機會,這條夏去冬來的牧道,就是尼汝人和大自然最忠誠的約定。

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委會主任 嘎態次裡:人與生態是一樣的對待,比如說,我們的森林、我們的水、我們的石頭,我們的土都有生命,通過這樣一些理念,然後把這個生態很好地保護下來了。

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刻入尼汝基因的精神信仰,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被多座高山環抱、地理環境復雜封閉,長久以來少有外界乾擾,尼汝村纔較好地保持了原始生態。如果說,“三江並流”自然遺產是一部地球演化的歷史教科書,那尼汝就是其中最關鍵的篇幅之一。

雲南迪慶州林業和草原局三級調研員 古金康卓澤仁:光從三江並流申報世界自遺產的范圍裡面看,整個尼汝的這個區域就酷似一個人的心髒,把它形容為這個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的腹心地,是名副其實的。比較好的地質奇觀、地質遺跡、生物群落的分布,在本次香格裡拉國家公園的創建過程當中,我們尼汝的這個分量也是非常重。

從事林業工作30多年,古金康卓澤仁曾全程參與了三江並流自然遺產的申報工作,現在的工作重心又集中到香格裡拉國家公園的創建中。童年求學走出尼汝,長大後的人生又和尼汝緊密相伴,對古金康卓澤仁來說,當下他最關心的就是,始終都在守護綠色生態的家鄉,如何把自然的饋贈真正變成尼汝的財富。

古金康卓澤仁:尼汝人,包括在外面的、在本地的都有這個傳承的義務,就是把這個山看好,水給它看好。這個金飯碗給它保護好,同時一代一代給它傳承下去,讓這個金飯碗永遠是金飯碗。

尼汝的守護 傳承中的新未來

尼汝村民用最朴素的自然哲學,積淀了最深刻的生態意識。為了給後代留下一個山清水秀又富饒的家鄉,越來越多走出山門的尼汝的孩子們,又回到了大山,以他們各自的方式,踐行祖輩們對自然的承諾,以現代生態保護的模式,為家鄉探索更可持續發展的新未來。

尼汝村距離縣城123公裡,因為山路難行,人背馬馱的古老運輸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更多的是為進山的游客提供服務。西姆是尼汝村最早開始賣掉?牛和羊,從事鄉村旅游的第一人。

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村民 西姆:我阿爸放牛的時候我跟他算了一筆賬,我說我們家有30頭?牛,你放了一年賣出去一頭?牛,當時的一頭?牛只是6500元左右,最大的那只,我說你一天的收入大概就6毛錢,我阿爸就跟我吵架了。

西姆明白,當她做出家裡不再養牛的決定,她挑戰的是尼汝村世代固守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秩序。過去因為貧困,西姆高中輟學在外打工,做過服務員、挖過中藥材、還考了導游證,直到2015年,西姆選擇回到尼汝。

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村民 西姆:因為接觸的人比較多了,然後覺得旅游這一塊,能夠改變我們村裡面很多很多,第一個是經濟的來源,第二個是人的素質,有山有水纔會有我們更好的生活,那為什麼我們不去利用呢?

今年5月,西姆和丈夫在自家宅基地上重新翻修了客棧,開始試運營,她一邊親自主理游客們的餐食,一邊手把手培訓村裡的其他的姐妹,規范客房服務,同時還要養好馬,為游客的需求提供儲備。盡管現在尼汝村還屬於小眾旅游的目的地,游客們主要也是以徒步愛好者居多,但西姆的選擇正在影響更多的人。

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村民 西姆:可以這麼說,就是每一個客人,每一個村民,都變成了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師,在旅游方面我看到了我的希望。

現在,從服務員、向導到馬夫,不少的尼汝人開始加入西姆的團隊,西姆看到的希望,也是尼汝村擁抱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的開始。

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黨總支書記 格桑央宗:像2022年的時候,我們的?牛存欄量,當時我們年底做統計的時候是有5000多頭,然後去年2023年底的時候,是4413頭;特別明顯的是藏綿羊,從過去的2000多只,到現在的500多只,呈一個逐年遞減的趨勢。

記者:數量的下降意味著什麼呢?

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黨總支書記 格桑央宗:意味著我們的老百姓的這個生產生活的方式可能發生了一些轉變,然後大家可能從心理上就會去探索更多的一些發展可能性。

2022年7月,年輕的大學生格桑央宗回到家鄉,擔任村總支書記。眼下,她正在推進尼汝村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落地。因為現在尼汝村大多數土地都在生態紅線之內,發展騰挪的空間受限,如何有序地發展鄉村旅游,用生態資源的優勢去突破半耕半牧的發展瓶頸,又不讓發展的速度偏離了保護的軌跡,這是擺在古老的尼汝村面前最新的挑戰。

迪慶州香格裡拉市洛吉鄉尼汝村黨總支書記 格桑央宗:在保護住我們的生態、保持住我們原來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也不希望我家鄉的父老鄉親們掉隊。這個任務可能很艱巨,但是也正是需要我們年輕的這一輩去做好規劃,更多地去實踐。

格桑央宗期待,尼汝村多規合一規劃的生態治理和產業布局,也能和香格裡拉國家公園的創建形成有效的銜接,在嚴格遵守國家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傳統村落保護紅線之外,找到更合理更可持續的發展空間,讓尼汝人也能更充分地享有新時代生態保護的獲得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