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遇上端午節,這個假期自然就多了一層濃厚的文化底蘊。看展覽、聽音樂、做手工……我市文博場館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游客了解端午習俗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端午假期,天津博物館共有13個展覽供觀眾參觀。天博剛剛“上新”的“沽上風物”——天津民間工藝展展出了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等本地代表性非遺作品,以及磚雕、風箏等11種天津民間藝術品,讓觀眾感受“老天津衛”的生活。
6月8日,“億萬年的琥珀時光”博物館音樂會在天博“瞬間與永恆”——波蘭琥珀文化藝術展展廳內上演。本次音樂會增加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曲目,實現了西洋樂器與古風音樂的碰撞。
6月8日,廣東會館和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聯合舉辦“西樂津賞——沈浸式西洋音樂體驗會”。“沈浸式的聆聽模式讓我近距離‘觸摸’到古建築之美與西洋音樂之美。這裡不僅展示了傳統文化,還展現了時尚元素、新潮魅力。”觀眾顏炳哲有感而發。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它們蘊含什麼寓意?昨日(6月9日),天津自然博物館“國風迎端午”活動中,孩子們用自制手賬貼紙,制作出一款款國風端午手賬。而在天博,端午假期的文化體驗活動持續不斷,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真正“活起來”。(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