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在今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市首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昨日在津南區葛沽鎮時代記憶館舉行。現場的非遺項目展演展示、非遺體驗等活動吸引了人們參與其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昨天的活動由中共津南區委宣傳部、津南區文化和旅游局、津南區葛沽鎮人民政府主辦,津南區文化館、葛沽鎮公共服務辦公室、時代記憶(天津)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在高蹺展演現場,在鏗鏘有力的鼓點聲中,8支高蹺隊伍依次上場。傳承人們腳踩高蹺如履平地,各種絕活層出不窮,贏得觀眾叫好聲不斷。小高蹺表演是津南區的特色,6支小高蹺隊伍的孩子們動作稔熟,展示了他們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勤學苦練的成果。最為難得的是,孩子們的表演不僅表情豐富,還有逗趣的臺詞,令觀眾忍俊不禁。
展館內,麥秸畫、陳氏制瓷(手繪)制作技藝、田氏傳統木工榫卯技藝、高氏空竹制作技藝、金銀錯傳統手工技藝等津南區文化館遴選的40項非遺項目和普查項目攤位前,非遺傳承人或拿出絕活展示技藝,或講述項目發展歷史。『這是手工制作的布藝人偶作品,表現的都是津南區的花會內容,有高蹺、旱船、大頭娃娃、竹馬,還有舞獅等。』葛沽吳氏布藝人偶技藝的吳淑琴介紹。在傳統香品制作技藝和葛沽王氏香草制品攤位前,他們制作的香包、五毒老虎耷拉等以及用香料壓制成的手鏈、掛墜等手工藝品,承載端午節民間習俗文化,吸引人們駐足欣賞購買。(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