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博物問津》媒體見面會現場。
天津北方網訊: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文藝頻道聯合制作的大型文博類探索節目《博物問津》,將於6月10日至24日,每日18時10分在天津衛視播出。昨日舉行的該節目媒體見面會上,節目主創人員介紹了該節目從創意、策劃到拍攝過程中的相關情況。
2023年7月,海河傳媒中心文藝頻道成立專項導演團隊,對天津博物館、天後宮、獨樂寺、廣東會館、泥人張美術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梁啟超紀念館、天津楊柳青畫社、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共九大天津人文歷史場館和代表性文物,進行細致的實地調研和資料考證,經過多次專家集中論證後,最終選取了天津13處代表性文物及歷史建築,進行影視藝術化創作。
大型文博類探索節目《博物問津》共13集,以天津的文化遺產為媒,以年輕的語態、創新的形式、多元的融合,帶領觀眾沈浸式回溯天津文脈的悠久傳承,感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讓沈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來,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時代傳播能量。
該節目總導演王一涵介紹,節目本著對天津文物深愛的情懷和高漲的創作熱情,邀請國內權威、本地專家、文藝名家進行對話與講解,對文物進行“內觀”,挖掘深層文化與精神密藏。同時,為了順應多屏時代的傳播特征與節奏,節目組也錨定了以小博大創精品的決心,以“微結構”詮釋文物背後豐富的中華文化。在每集不到20分鍾的篇幅中,創新設計了“人文實景走訪+文化訪談+XR 沈浸式影視呈現”的多元敘事模式,進行物、人、文、史的綜合性呈現,用視聽語言融合現代科技影像,讓多種藝術形態交相輝映、兼容混搭,構建起獨屬於天津的文化類專題片。
值得一提的是,該節目通過對每一件文物的細致解讀,力求融合電視文藝拍攝、戲劇拍攝、電影拍攝三種拍攝手段,將多時空舞臺與視覺技術手段相結合,借助電視節目與藝術表演各自獨特的表達優勢,對蘊含在文化遺產中的先人智慧、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進行了故事化、直觀化的藝術轉碼,用故事的溫度傳遞出思想的深度。(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