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展覽現場。本報記者 張立攝
天津北方網訊:孩子們眼中的樹,是“夏天橕開綠色的傘”,孩子們描述的天空是“眼睛看得見,眉毛碰不到的地方”,他們這樣描述媽媽的臉,“胭脂是媽媽的顏色,生氣的時候變得綠油油,可以炒菜”——迎來傳統節日端午節之際,由天津美術學院、河北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一場展現孩子們浪漫詩意的“天真之美·端午童詩展”,昨晚亮相金鋼公園,童趣十足的詩句,讓觀眾不時眼前一亮。
端午節前夕,三十多名天津小學生來到天美藝術街區,與藝術家、策展人張梓倩及其帶領的詩歌小組開展了童詩寫作工作坊。在五次課程裡,孩子們與藝術家們就“天”“樹”“我”“顏色”等主題展開討論和寫作,創作了近百首富有想象力、天真爛漫、清新大膽的童詩。在這些作品中,孩子們重新思考時間與四季風物的關系,“我剛嗅到冬天,種子就鑽出地面”,夏夜“太快了,我抓不住曇花的清香”,秋雁變成“天上有一群灰色向南飛去”,冬天的“白色是所有加起來等於零”。孩子們看國畫,於是國畫顏料的名字都寫成了詩,《石青》——“當你看見石頭在無懮無慮玩耍時,它早已變成青綠”,《劍眉》——“光在眼睛旁打瞌睡,影子變成了青黛”。
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於是在河北區住建委、河北區城發集團、河北區教育局、天美藝術街區承辦下,策劃推出了這場端午童詩展,展出這些以天津小朋友為創作主體的近兩百首童詩,旨在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主辦方天津美術學院將小朋友們的詩稿放大、打印出來,變成掛在樹上的裝置、夜裡會發光的詩歌燈箱,形成展覽在金鋼公園向廣大觀眾展出,傳遞孩子們的天真之美。
對於為孩子們舉辦專項展覽,天津美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發揮專業優勢,舉辦高質量展覽等藝術活動,踐行善作善成的社會美育職責。天美用藝術賦能天美藝術街區建設,將街區打造成為美術街區,打造成為天津市民、外地游客首選網紅藝術打卡地和高端文旅新地標。同時天美將藝術展開到街區、公園,向市民游客開放,真正做到讓藝術融入城市、走進生活,滿足大眾高品質文化需求,提昇城市的藝術品味。
作為展覽策展人,張梓倩表示孩子們詩稿上的字拙稚、質朴,時常讓人會心一笑。“最有趣、動人的部分是《我》的練習,彈吉他的左撇子小姑娘寫自己‘用左手寫字,我的左手經常會把過去蹭掉’……從中最可喜的,就是孩子們在詩歌的寫作中,能夠去思考真與理的關系,這就是最好的藝術成長。”(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