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非遺 賡續歷史文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 作者:田曉曦 編輯:孫暢 2024-06-09 16:18:00

內容提要: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味、端午緣、工業風』為主題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市非遺主場活動在河東區金茂匯廣場啟幕。上百項非遺技藝集中亮相,讓市民游客感受非遺項目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主持人: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味、端午緣、工業風”為主題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市非遺主場活動在河東區金茂匯廣場啟幕。上百項非遺技藝集中亮相,讓市民游客感受非遺項目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來聽記者田曉曦的報道。

  【現場音……壓混】

  金茂匯廣場鑼鼓喧天,彩旗飄飄,青蓮高蹺、善音法鼓、同樂花鼓等動態非遺開啟巡游表演,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觀看。河北區東於莊同樂花鼓老會會長郭德娟說:

    【錄音:同樂花鼓有200多年的傳承,一般是節慶期間,過年、十五,有邀請我們去的,我們扮演的都是梁山好漢,展示給大家,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們非遺的傳承。】

  活動現場64項非遺美食類項目展示展賣,市民游客品嘗後紛紛贊不絕口。還有60類非遺傳統技藝類項目近距離展示在大家面前。在“古籍修復”項目展臺前,天津圖書館古籍修復技藝傳承人萬群正在做著講解。

    【錄音:這門技藝實際上在中國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一個傳承史,因為有了這門技藝我們以紙質文獻載體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千年來傳承。今天我們帶了一本清代的一本古籍書,紙面上殘損的地方我們用技藝的展示給它還原,也更多的能夠讓大眾了解這門技藝。】

  現場非遺文創市集人潮湧動,傳統技藝與現代元素相互融合,煥發出新的活力。國家級非遺項目葫蘆制作技藝傳承人趙偉說:

    【錄音:我們這個技藝已經120多年了,主要的亮點是范制葫蘆,葫蘆幼小的時候套上模子來生長,那麼上面的所有的圖案和文字都是自然長成的,上面有咱天津符號的,比如說世紀鍾、摩天輪、五大道,我們都做成了冰箱貼在葫蘆上展示出來,銷售也非常好。】

  市民游客現場嘗試繪團扇、剪紙、刺繡、鑲嵌等非遺技藝,感受匠心藝術。還可以在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大直沽酒廠、天妃碼頭等海河沿岸特色文旅打卡點,收集專屬印章,體驗“city walk非遺尋寶”,留下一份獨特的文旅記憶。

    【錄音:(孩子)看見了很多精美的作品,有比如說有王氏內畫的小瓶子裡的畫作,是用筆從裡面伸進去然後畫的,很精巧,剛纔已經嘗試過一遍了,確實很難。(2)看到了很多我們小的時候,比如說有糖人兒,大茶壺感觸特別深,覺得還是應該把這些文化傳統的東西一直傳揚下去。】

  據了解,主場活動將持續到6月10號,扮靚節日期間的海河沿岸風景。河東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郭琪瑩說:

  【錄音:通過這種非遺和城市記憶的溯根溯源,來展示我們海河東岸的一些歷史文化資源,推出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些新的消費場景。推出一系列的非遺+旅游線路,非遺+體驗的深度的打造和探索。讓更多的近悅遠來的客人更願意為一種文化去體驗不同城市的這種風格、韻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