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端午假期,天津自然博物館(北疆博物院)深入挖掘館藏文物特色,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出豐富多樣的活動,讓觀眾在“色彩斑斕”中感受傳統習俗魅力,共享節日時光。據統計,端午假期期間,該館共接待觀眾7萬餘人次,舉辦活動近百場。
端午期間,北疆博物院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博物館裡人頭攢動、絡繹不絕,共推出4個展覽供觀眾參觀。公益活動《領略百年北疆》《北疆建築及藏品》《三趾馬傳奇》帶觀眾進一步了解北疆的獨特魅力。特色活動“北疆奇妙夜——建立博物館”通過沈浸式場景交互劇場、實景游戲互動解密等復合型手段,參與者收獲大量科普知識並建立博物館手札,創設自己的博物館,打造獨具創新性和互動性的文博教育新體驗,收獲一致好評。“小小講解員”以北疆博物院藏品、建築、歷史、科考路線為主要內容,深入學習動物、植物、古生物3大知識板塊的博物知識。大家在學習中了解北疆博物院的歷史、學習古生物知識,領略博物館百年變遷,提昇了公開講解能力,更加生動地講述北疆博物院的故事。
文化中心館區,共有8個展覽供觀眾參觀。圍繞新推出的《翰墨詩書——詩詞中的動物百態》展覽,自博推出沙畫表演,帶觀眾深度感受中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公益活動“大咖來了”邀請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任東為觀眾帶來《恐龍時代的精靈》講座,講述中國古昆蟲研究團隊在近百年野外工作的科研成果,同時揭示研究古昆蟲化石對中生代的生態環境以及生命演化的影響和意義。此外,科普活動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在“青青粽子香,小手包粽忙”活動中,通過木蘭湯簽到、五毒大“作戰”、點額畫砂、斗百草、“艾”香小皂師、“艾”的小錘錘、粽情飄香多環節將科普與傳統文化融合。在“用國風迎端午”活動中,孩子們自制國風端午手賬,繪制一把屬於自己的國風端午扇。(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