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術學院2024畢業展天津美術館專場開幕:『生如夏花』見證學子青春記憶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仇宇浩 編輯:劉穎 2024-06-12 10:06:00

內容提要:昨日,『生如夏花』天津美術學院2024畢業展天津美術館專場開幕儀式舉行。目前正在展出的中國畫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4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吸引了不少觀眾。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生如夏花”天津美術學院2024畢業展天津美術館專場開幕儀式舉行。目前正在展出的中國畫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4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吸引了不少觀眾。

  藝術帶給城市的更新

  “生如夏花”天津美術學院2024畢業展,分為5場,在4個場館,共展出1000餘名本科生和300餘名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津美術學院的畢業展從去年開始在城市的不同文化空間展出,“今年走進了天津美術館、濱海美術館、意風區等,以後我們的畢業展還將走進天津更多的城市文化空間,或許還會出現在海河游船上。在天津美術學院不斷深入服務天津城市建設、大眾文化生活的過程中,相信我們的畢業季、畢業展,未來會成為海河青年藝術季、整個城市的熱點、市民文化生活的嘉年華,是我們每年夏天獻給這座城市和公眾的一場文化盛宴。”

  邱志傑表示,天津美術學院要在城市更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實踐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他看來,“藝術帶給城市的更新,不僅體現於更實用的設計、更優化的景觀,還體現於居民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人會變得更寬容、開放、活躍,更有想象力和創造性,這樣的人一定會建設出偉大的城市。”

  “今年畢業展的主題‘生如夏花’,取自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絢爛’,寓意著生命有著夏天的底色,熱烈而燦爛,旨在展示畢業生纔華橫溢的藝術創作,彰顯青春的熱血,同時也寄托著學校的美好祝願。”邱志傑介紹,這些以青春織就的藝術作品如同夏花一般,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作品中的每一筆線條,都是思維的軌跡;每一抹色彩,都是情感的表露,展現著創作者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記錄著“天美人”的成長與蛻變。此次畢業展,不僅是學子藝術成果的展示,是青春記憶的見證,也是對畢業生藝術纔華的肯定,更是對他們未來藝術之路的鼓勵與期許。

  生活處處有藝術

  實驗藝術學院2024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展出綜合藝術、影像藝術、移動媒體藝術等專業方向本科生畢業作品117件。在實驗藝術學院的學生手中,碎瓷片、搓衣板、鐵絲、反光鏡、氣球、中藥材等常見物品,都神奇地變成藝術品的一部分。

  黃侶的作品《無恙》由中藥簾子和影像構成,創作靈感來自她身在異鄉生病吃中藥的經歷。她將中藥材浮小麥、酸棗仁等串成簾子,通過中藥簾可以觀看影像,影像內容是她從長沙來到天津讀書的生活片段,中藥與她、她與母親的故事。她說:“我希望別人看了之後能有家的感覺,感到溫暖與安心。”

  張越軼的《胡女士》將姥姥的生活用品拓印在一張張宣紙上,形成一部姥姥的人生之書。張越軼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我的姥姥很平凡,但給了我太多的愛,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於是,我將她的生活用品拓印成書,向她訴說我的情感。這是我最珍視的書。”

  天津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院長張猛告訴記者,展覽作品類型豐富多樣,包括數字影像、交互裝置、虛擬游戲、架上繪畫、綜合材料等多種形式,充分體現了學校注重多元、跨界、創新的教育理念。在他看來,相較於往屆,本屆畢業展的作品,不僅以情感入手,而且材料越來越豐富,情感表達越來越細膩、豐富、准確,蘊藏著無限可能。張猛說:“畢業展作品的背後是學生思想與審美的表達,是汗水與激情,是對過去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對未來的美好展望。藝術並不高高在上,尤其是實驗藝術,雖然形式看起來很先鋒,其實非常貼近生活,它打破了人們以往觀賞藝術的習慣,以更生活化的場景,讓人感受生活處處有藝術。”

  搭建感受藝術之美平臺

  中國畫學院2024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展出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寫意人物、花鳥、山水、書法、文物保護與修復等專業方向本科生畢業作品196幅,其中經過學生們巧手修復的書畫作品,尤其搶眼。

  石?椿的修復作品《白鶴草寐圖》,原畫破損較重,出現了水跡、霉斑、返鉛、殘缺等現象,絹絲部分斷裂,畫意殘缺嚴重。石?椿在修復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洗、揭、補、托、全”的修復手法。石?椿說:“修復難點主要在補絹和全色的步驟,補絹時需要先在補料上畫出輪廓,剪出比殘缺處略大兩厘米的補料,用尖刀刮薄相接邊緣的絹絲,經緯線對准,再用稠糨糊把接口處粘好;全色時需要按絹絲的走向來銜接筆觸,這些步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致的觀察,一點一點反復進行。”

  在天津美術館展出作品,石?椿覺得非常榮幸,“這很像是我們對大眾進行的一次自我介紹,展現我們大學四年的所學所成。我們可以通過交流從多角度審視作品,從公眾的反饋中獲取更多靈感。”

  高銘陽以工筆人物《餘暉》期待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交流和理解,從青島來天津游玩的馬女士在這幅畫前駐足良久。她說:“天津人很熱情,藝術氛圍也很好。學藝術的人內心世界特別豐富細膩,他們的作品很打動人,我很喜歡。”

  “我們的校訓是‘崇德尚藝,力學力行’,讓我們在追求藝術成就的同時也要注重道德修養和人格完善。”高銘陽很高興在天津讀了四年大學,“學校教給我的不僅是繪畫技術,更是一顆包容的心。畢業作品在天津美術館展出,能讓我們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作品。”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趙栗暉說,中國畫學院2024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整體水平,比往屆有所提昇,“這得益於我們學院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5月,我們學院的書畫鑒定與修復專業,昇級為文物保護與修復系,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我們還會繼續擴大修復領域。畢業展面向公眾,等於搭建了一個可以推介學校、專業、學生的平臺,讓更多人了解藝術,感受藝術之美。”(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