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一手『針線活』 五代『守藝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 作者:田曉曦 編輯:劉穎 2024-06-12 13:13:51

內容提要:擁有百年歷史的天津非遺項目『曾氏華服手工精細制作技藝』歷經了五代人傳承發展,面對市場認知度、價格、穿著場合等變化和挑戰,在傳統手藝上進行創新,將現代元素與古法手藝相結合,在新時代展現傳統之美,提高公眾對非遺的認知。

  主持人:擁有百年歷史的天津非遺項目“曾氏華服手工精細制作技藝”歷經了五代人傳承發展,面對市場認知度、價格、穿著場合等變化和挑戰,在傳統手藝上進行創新,將現代元素與古法手藝相結合,在新時代展現傳統之美,提高公眾對非遺的認知。來聽記者田曉曦的報道。

  【現場音:像我們現在保留的這8種都是吉祥物掛在床頭的,這也是一名民間老人傳下來的……壓混】

  在曾氏華服傳習基地,第三代傳人曾桂榮正在制作端午節民俗飾品“老虎耷拉”。縫制好的老虎、粽子、掃帚等造型的荷包用紅線穿起來,配上彩色流蘇,寓意平安吉祥。曾桂榮說:

  【錄音:第一個就是小老虎,它代表著勇猛,掃帚和簸箕是掃走晦氣,這個豆角就是孩子們學習進步,小葫蘆代表福祿呀,我們是純手工。】

  1898年,第一代傳承人曾新甫在北京永定門創立了“曾記成衣鋪”,為社會名流制作中式禮服。20世紀20年代曾新甫舉家搬至天津,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發展,第四代傳承人邢書、邢晉跟隨母親曾桂榮不斷磨煉技藝,不斷深化對傳統技藝的理解和掌握。邢晉說:

  【錄音:曾氏華服”完整保留著近代傳統華服的制作技藝。從設計、面料選擇,到裁剪、手工盤扣、鑲嵌緄邊工藝等,每一件華服的誕生都需要經過十幾個步驟、幾十道工序。】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認知度不高、價格較高、穿著場合有限等問題都阻礙了傳統華服的發展,市場一度持續縮減。邢書和邢晉二人不斷嘗試將現代審美元素融入傳統華服制作中,?用西式立體裁剪傳統華服,讓華服款式更加合身。邢書說:

  【錄音:除了真絲、織錦、棉麻等傳統面料,還引進了蕾絲、歐根紗等現代面料,以滿足不同顧客的穿著需求特別是鑲嵌緄邊這一工藝,更是華服上的一個亮點,有寬緄邊、細緄邊、單緄邊、雙緄邊等不同的類型,契合了不同類型的華服,對於提昇華服的整體氣質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制作華服基礎上,邢晉還開發了一系列衍生品,比如搭配服裝的手工包;根據客戶的需要定做創意盤扣,並開發出耳環、項鏈、頭飾等產品。邢晉說:

  【錄音:把傳統盤扣又加一些個現代元素制作成了小胸針,都是純手工面料真絲面料制作的,一個客戶做了一件粉色的回門的小旗袍上面就配了一個小兔子的盤扣,這個就迎合了年輕人的特點。字是我們盤口裡是最高級的一種,難度很高了,可以定做一個盤扣的字,他自己的名字帶在身上,也是凸顯一種個性。】

  隨著近幾年傳統文化的流行和青年消費者對個性化、高品質服飾的追求,華服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邢書和邢晉時常在學校、社區開設講座和工作坊,介紹華服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展示手工精細制作技藝的魅力,提高公眾對非遺的認知度和興趣。邢晉說:目前,自己的女兒也開始跟著學習這項技藝,成為了曾氏華服手工精細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人。

  【錄音:得把家族的手藝得傳承出去,還得創新,自己研發一些新產品,我們還有青年夜校,好多年輕人就過來跟我一塊做盤扣,豐富了業餘生活,他們激起了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喜好。】(記者田曉曦)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