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天津評劇院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演出評劇《金娥》,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由天津評劇院創排,該院院長、“二度梅”得主曾昭娟領銜主演的評劇《寄印傳奇》在津上演。這是該院赴上海演出《金娥》載譽歸來後,回饋天津父老的一場精彩演出。天津評劇院以守正創新、真情投入的文藝作品打動著南北觀眾,用戲曲藝術推動著文化傳承發展。
多年來,天津評劇院排演了多部經典改編劇目及全新創作劇目,用情感和腳步不斷擴大評劇藝術的觀眾群。劇院攜《鳳陽情》《寄印傳奇》《趙錦棠》《紅高粱》等優秀劇目,不但在評劇繁盛的京津冀演出,還走到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北戲南唱,一路受到觀眾追捧,現場氣氛熱烈,充分顯示了“只要編演得好,劇種不分南北”的藝術觀念。
前不久,該院《金娥》在上海演出,亮相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劇目展演。演出前舉行的見面會上,當地戲迷拿著20年前曾昭娟到上海演出《鳳陽情》時的節目單,動情地講起對天津評劇的喜愛。《金娥》演出當天,這出改編自《半把剪刀》的劇目令上海的新老觀眾看得投入。故事情節每到轉折點時,觀眾席中都會有相應的情緒互動。演出結束後,觀眾情不自禁湧向臺前,不住地報以熱烈掌聲。當天還有戲劇表演專業的大學生慕名而來,他們表示,第一次欣賞來自北方的評劇,感覺很有衝擊力,表演非常生動。
滬上載譽而歸後,該院又為津門父老演出《寄印傳奇》。該劇以子虛縣新任縣令侯文甫與冷記當鋪老板冷月芳的智慧較量和心靈碰撞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侯文甫由清正廉潔到昏庸貪腐的人生軌跡,以及冷月芳由懷疑到信任、由信任而生情、由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的情感歷程。劇目在繼承評劇藝術傳統特色的同時,對如何為官、如何為人等問題進行了藝術性地探討,彰顯了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文化價值。此劇自搬上舞臺以來,得到觀眾與專家好評,並獲得文華大獎等多項殊榮。
曾昭娟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為觀眾創作更多彰顯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天津評劇院將繼續努力讓評劇藝術走向越來越廣闊的舞臺,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