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模精巧 古韻綿延——行攝大運河之二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孫立偉 編輯:鄧坤偉 2024-06-14 08:31:00

內容提要:天津——『運河載來的城市』,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悠悠水脈縱貫南北地域風土,連綿文脈積淀豐厚文化內涵。走進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田霞的家中,運河古韻撲面而來。官船、游船、客船、貨船、漁船……10餘種古船船模,大到船體,小到窗戶、桅杆、船帆,每一個零部件都逼真精細,就連棋子大小的門窗都可以開合,這些船模風帆高懸,仿佛正在揚帆遠航。

精雕船模屋頂瓦楞。

每一艘船模都要經歷成百上千道工序。

制作的花梨木零部件小巧精致。

對每一個零部件進行打磨拋光。

田霞對制作完成的船模進行最後檢查。

從圖紙到成品,每一次測量都要十分精准。

傳統手工藝制作,工序繁雜但每一道都需要十分精准。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運河載來的城市”,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悠悠水脈縱貫南北地域風土,連綿文脈積淀豐厚文化內涵。走進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田霞的家中,運河古韻撲面而來。官船、游船、客船、貨船、漁船……10餘種古船船模,大到船體,小到窗戶、桅杆、船帆,每一個零部件都逼真精細,就連棋子大小的門窗都可以開合,這些船模風帆高懸,仿佛正在揚帆遠航。

田氏船模制作技藝自1867年傳承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田繼勇是田氏船模制作技藝的創始人,他的長輩以養漕船為業,家有一艘載重量130噸的大駁船和一艘載重量60噸的小駁船,就停泊在當時的霍家嘴碼頭或尹兒灣碼頭,兩條船都由清朝官吏調配,裝皇糧運往京城,每次出航都由田氏長輩掌舵確保運輸安全。年輕時,田繼勇經常跟隨長輩出航,在運河上看到南來北往不同模樣的船只,十分好奇,萌生了自己制作船模的想法,從想法變為行動,田繼勇成為了田氏家族船模制作的創始人。

田霞是第五代傳承人,她從小就喜歡看父親制作船模,跟著父親田恩祥學習船模制作技藝,經過不斷學習、嘗試,慢慢掌握了從前期設計到後期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多年以來,田霞與父親在船模制作中既是父女,又是師徒,一起研究、學習和總結“田氏船模制作技藝”。

如今,田霞依舊堅持用家族傳承下來的古法手工技藝制作船模,幾百個零部件、上百道工序,通常需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纔能完成一件作品,即便耗時,她還是拒絕了一些商家的量產提議,在她看來,手工制作技藝纔是古代船模的精髓,纔是真正要傳承保護的非遺技術。

現在田霞經常走進高校、中小學,傳授非遺知識,教學生們制作船模。對於船模的未來,田霞說:“孩子們是非遺文化傳承的未來。我會盡我所能,毫無保留地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