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七一”來臨之際,天津博物館全新制作的《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紀念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100周年 天津博物館藏革命文物(圖片)巡回展覽》,28號正式亮相,首站走進天津市新華中學。這次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來聽記者田曉曦的報道。
【現場音……壓混】
1924年9月,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到今年整整100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天津博物館依托其豐富的革命文物館藏,精選了與天津地委成立及其發展歷程緊密相關的上百件珍貴文物,經過重新整理與匯集,推出了本次展覽。天津博物館宣教部主任李玫說:
【錄音:對這些個藏品我們盡量選擇的都是在近代、故事情節的,有能夠還原一些個歷史場景的,能夠給參觀者能夠講出故事來的,通過講一些紅色故事,講一些天津故事。配合這個展覽,我們還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組織尋訪紅色的遺址遺跡。】
何叔衡烈士的懷表與羅長衫、吉鴻昌烈士催人淚下的遺書……很多文物背後的故事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錄音:(1)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吉鴻昌先生他所立下的那份遺囑,當時立下遺囑的心情和心願就是一份紅色印記,而這份印記被傳承了,被每一個看到這份文物的人所共情了。(2)我看到了安幸生穿過的大褂的時候,因為安幸生也是天津人,他是學生的代表。我也是可以體會到當時五四運動時期學生們的那種愛國之心。】
一份份紅色的檔案轉化成有聲的語言送到了師生的身邊,展覽不僅見證了天津地委從成立之初的艱辛探索,到逐漸發展壯大、領導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更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奮斗的精神。新華中學副校長馮振利說:
【錄音:新華的學子在校園裡邊就能夠上一堂身邊的博物館課,流動的愛國主義課,行走的大思政課。我們新華中學也想拓展我們的這種教育的方式,拓展教育的資源,把這些紅色的資源納進來,培養更多的堪當我們民族復興、祖國振興的人纔。】
本次展覽還將送進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讓公眾沈浸式參與到展覽當中,了解黨的光輝歷程和天津地委的奮斗史。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沈岩說:
【錄音:孩子們在親身體驗過程中,對革命歷史、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未來天津博物館將繼續深度挖掘我們館藏的文物資源,把展覽送到全市的各個大中小學校,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紅色基因的賡續發揮重要的作用。】(記者田曉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