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期間,眾多嘉賓在乘坐過新上市的一汽豐田bZ3車型出租車後,都表示印象深刻。
bZ3的下線地,正是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新能源工廠。從會場內外的“天津造”新能源車,到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成果展示,從一個個攻堅激光雷達、高端芯片的科研團隊,到大型智能制造企業的“向新”布局,智博會猶如一個窗口,告訴我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了。
天津,一直是中國汽車制造業重鎮。在汽車工業進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時代後,面對這個新“賽道”,面對這個重要的產業鏈,天津正開出“加速度”!
制造的力量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國民家庭的普通消費品,產量連續9年全球第一,帶動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支橕力量。
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無處不在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元素成為被圍觀的對象,其中天津研發制造力量相當可觀。
在榮程鋼鐵展區,展櫃上新能源汽車發動機曲軸和電機軸吸引了眾多的目光。這是榮程鋼鐵新能源制造板塊的產品,每月為比亞迪、理想、奇瑞等整車廠供貨數萬件,這些重要部件的原材料,全部來自公司自產的棒材——一個傳統鋼鐵產業企業如何在新能源領域布局、發力,榮程鋼鐵或許做出了有益探索。
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光學攝像頭等,稱得上是智能汽車的“眼睛”“鼻子”“耳朵”。在智博會天津大學展區,來自該校微電子學院的趙晨旭,正通過電子顯微鏡展示一個僅有芝麻粒大小的芯片。這是激光雷達的核心組件,激光雷達對物體進行線性掃描後獲取的信號,全部由這個芯片進行處理,再傳遞給車輛進行下一步智能決策。趙同學表示,導師正帶領他們開展深入研發,未來將推動更多高端芯片的產業化,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先進制造業的重要賽道,搶抓這一賽道和機遇,從區域經濟和城市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不容有失,必須全力以赴。智博會就像一個窗口,從中可以一窺天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前進的姿態,而在會場外,一系列利好消息也接踵傳來。
上月中旬,天津經開區管委會與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一汽-大眾將在天津工廠相繼導入奧迪品牌、大眾品牌共三款SUV車型,預計2026年起陸續投產。值得注意的是,導入的三款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就佔了兩款。對於大眾這樣的全球重要車企來說,此舉無疑是對天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和產業鏈成熟度的重倉加持。
說了大眾,就不得不說豐田。在智博會智能網聯汽車展區,前述豐田全球首款純電轎車bZ3吸粉無數,展館外,眾多的同款出租車、網約車在為八方來客提供著出行服務。最新行業公開數據顯示,該車型交付僅僅一年多,就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榜上殺進了前20名。天津一直是一汽豐田的大本營,是皇冠、卡羅拉、威馳、亞洲獅等車型下線的地方,如今,這裡又承載起豐田電動化轉型的夢想。
應用讓產業鏈加速聚集
單車智能不斷迭代的同時,各地都在探索智能駕駛的另一個路徑,那就是智能網聯汽車,簡單來說,就是由路側感知設備采集的海量數據組成一個智能網,服務區域內所有車輛,實現車、路、雲協同。
當前,業界普遍把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產業的下一個紅海。天津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探索上,可以說走在了全國前列。《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明確指出,在“造車”的目標之外,要把天津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與成果轉化城市。

智博會上,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河北區車聯網商用示范區兩個展區盛裝亮相,還未體驗過自動駕駛巴士、無人售賣車的市民得以在展會上一睹為快。
西青區是工信部正式批復的首批車聯網先導區之一,不久前,這裡傳來了好消息,西青區開放測試道路實現全域啟用,測試道路總裡程達到523.8公裡,佔全市開放測試道路裡程近一半。
這個先導區的經典應用場景,為天津南站到張家窩鎮的智能網聯巴士,該線路共設10個站點,串聯起了產業園區、居住社區、商圈和交通樞紐。智博會上,工作人員告訴小編,這個線路的部分路段,正逐步告別“體驗”階段、開啟商業運營,游客可以在小程序上下單了。無疑,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是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的“一大步”。
天津市河北區,更是在超大城市中心城區車聯網商業化探索上走在了全國前列。河北區數據局乾部鄒興裕介紹,交通壓力最大的時期,示范區自動駕駛巴士依舊可以自如地穿行,自動完成躲避路障、變換車道、轉彎等操作,安全員可以全程“零接手”,線路運行經受住了考驗!
投放了智能網聯公交的,還有寶坻區,連接新建的高鐵寶坻站和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設計時速可達70公裡每小時。
測試運行多點開花,應用場景愈加成熟,帶動了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企業在各區加速聚集。據西青區工信局透露,西青區已經聚集車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0餘家,佔全市總數近4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包括經緯恆潤、因泰立、傑泰高科等4家,涵蓋智能感知、探測、芯片、軟件、運營等多領域。在寶坻區,自動駕駛重點企業主線科技已經簽約入駐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智博會上,已落戶河北區的車聯網生態企業名錄,鋪滿了整整一個電子屏。
各方合力 願景可期
在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天津一直有著高度的行動自覺。
近年來,天津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打造包含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等十二條重點產業鏈。高位推動“鏈長制”,引育鏈主型重點企業,串點成線。上述《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市汽車總產量比重達到45%,將天津打造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同時,在區域協作上,天津也主動作為,謀求與京冀兩地的產業協同發展。2023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發布了“五群六鏈五廊”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其中重點梳理的“六鏈”,即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產業鏈。
不久前召開的“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得益於小米、理想等重要汽車廠商新品的投產上市,天津為北京整車配套的重點企業超了過120家。僅在武清一區,汽車及新能源(智能網聯)車產業關聯企業中,有近一半為奔馳、理想、小米等北京品牌汽車配套服務,提供空氣濾清器、車身、輪轂軸承、車燈、座椅等零部件。
此前召開的市政府專題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方向,統籌存量和增量……蹄疾步穩推動更多新賽道項目落地,在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中迎頭趕上,為實現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提供堅實支橕。”同時,會上提出,要全力築牢整車產銷“基本盤”,支持推動我市整車制造企業向新能源車轉型昇級,服務外地車企在津落地新能源整車項目,鼓勵企業推出更多有市場競爭力的車型,提昇產品銷量和品牌影響力。

當前,國內不少城市在本土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引育上後發優勢明顯,顯示出不俗的競爭力,正基於此,天津正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加以謀劃,引導市場主體積極性,迎頭趕上,瞄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大方向,要“在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中迎頭趕上”,而重要的抓手,就是築牢“整車產銷‘基本盤’”。
“新的支柱產業”——是天津賦予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新定位。借智博會的東風,各方合力,願景可期。
(津雲觀察員 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