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沿著大運河天津市靜海段,自南向北,從唐官屯、陳官屯到雙塘,再到獨流,一路尋訪,驚艷滿滿,靜海的非遺項目如漫天星斗,扮靚了運河兩岸。而那些活態的、彌足珍貴的生產生活技藝和人文精神,作為非遺項目,在企業、在手藝人那裡頑強地傳承著。
從陳官屯冬菜的傳統制作工藝,到獨流老醋的釀造技藝,再到深藏民間的蛐蛐罐兒和特色美食手藝,一個個非遺項目,有的為地方發展增色添彩,有的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
在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昔日的露天曬場已昇級為陽光房,2000多口陳釀大缸整齊排列,蔚為壯觀。公司技術培訓小組組長陳明友,同時也是全國勞模,在仔細查看缸內醋醅的狀況,並不時用鐵鍬“翻缸”。

獨流老醋,和“山西陳醋”“鎮江香醋”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醋。據記載,幾百年前,獨流醋就是宮廷特供醬醋制品。近代以來,天津漕運更加興盛,在獨流,“山立”“天立”“永豐”“誠慶勇”,各大字號的釀醋作坊鱗次櫛比。運河水釀成的獨流老醋,隨著船只行銷南北各地。
改革開放初期,靜海供銷社系統恢復了獨流老醋老字號“天立”的品牌,經過40年的發展,經歷了技術改進和廠房改造,“天立”在眾多老字號中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獨流老醋的代名詞。從獨流鎮上特色小吃燜魚、魚鹵面,到北至黑龍江、南到海南島的千家萬戶的飯桌上,都有天立獨流老醋的飄香和餘韻。

陳明友1992年進廠工作,他師從劉慶山,而劉慶山的師傅,就是掌握獨流醋古法釀造技術的老師傅郝恩和。為了改進釀醋品質,天立建廠初期,還把年近70歲的老師傅郝恩和請了過來,親自指導釀醋生產。
陳明友也在郝老師傅手下學過一段時間,對老師傅精湛的技藝、豐富的經驗記憶猶新,“老師傅告訴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醋要沈下心來,不能心浮氣躁。做醋就像哄小孩,你得哄它。你糊弄活兒,活兒就會糊弄你,出來的醋就不好吃,老師傅的這些教導讓我終生受益。”
為了守護純正的獨流老醋味道,陳明友和同事們堅守著最本色的釀醋工藝。在主要產品上,依舊堅持著古法釀造“一次發酵 兩次成熟 三年陳釀”的核心理念,保證最純正的獨流老醋味道。

“眼看,嘴嘗,鼻子聞,我們這就是個經驗活,也是高強度的體力活。”陳明友告訴記者。如今,獨流老醋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而天立公司就是最重要的傳承單位。“國家級非遺”“中華老字號”,對於一項項榮譽稱號的獲得,陳明友難掩興奮之情,“這對我們獨流老醋傳統工藝是一個保護,對我們的工作也是進一步的促進和提昇。”(津雲新聞記者 陳慶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