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文化中國行,今天我們走進南開區檔案館,這裡的『南開春秋』常設展覽正式向公眾開放,很多記錄老城歷史的文物、文獻,首次展出。
『南開春秋』展分為 『津門故裡』等八個篇章,通過500多件實物檔案、文獻和影音資料,講述了天津老城、南開系列學校、近代工商業發展、民風民俗等歷史。老商號的牌匾,南開大學老校服、老城區路牌等,大多是南開區檔案館,從1959年建館以來收集、整理的,第一次呈現在市民、游客面前。
千秋帶,是傳統建築中記錄修建者信息的一種方式,也能反映出當時的文化背景、建造特色等信息,通常出現在梁架之上。原址位於老城廂西北角附近的天津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通過這根千秋帶上的記載,研究人員發現,城隍廟還曾在清朝進行過一次修繕。
為了更好地進行保護,2023年,南開區檔案館將原本存放在別處的城隍廟原木構件全部接收進館,保存在恆溫恆濕的庫房裡,實時監測保存情況,這次展覽中,專門挑選了像千秋帶這樣,具有傳統特色的原件,進行展出,再現古建築的歷史風貌。今後,『南開春秋』展將作為區檔案館的常設展覽,接收公眾預約參觀,並提供免費講解。(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