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面向經濟主戰場,本市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批2023年天津市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取得顯著經濟效益。來聽記者郭曦然的報道。
在南門外大街與南馬路交口的城市更新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開挖地基。而在施工現場不遠處,另一組工作人員正在把幾十組球囊埋入靠近南馬路一側的地下。負責項目地質勘查的天津市地勘院設計分院副院長張旭斌說:
(錄音:未來是要建一個海信廣場,26000平米左右,基坑的深度大概在15米到16米,這麼大的基坑,一旦開挖土地肯定是要有水平變形,豎向變形,天大的團隊提出了主動控制變形技術,工期上能節省一部分時間,省去大量後期加固費用。)
張旭斌所說的主動控制變形技術,剛剛獲得2023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一技術由天津大學聯合多家單位開發,用以控制建築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土壤變形,項目完成人之一、天津大學地下工程實驗室主任刁鈺說:
(錄音:建築物運營的過程中,旁邊再進行地下空間的開發,它的變形要求是毫米級的。傳統的就是不斷的往裡面投入鋼筋混凝土,這樣很耗錢,效果很差,頂多能控制到厘米,再精細控制不住。)
面對業界的迫切需求,研究人員首先調閱了大量既往的設計方案,從頭測量、推算土壤形變過程,經過反復驗證,他們發現,土壤在變形過程並不是連續的。刁鈺說:
(錄音:差不多三四年,至少涉及到幾百個案例。我們發現有一個區域,就相當於穴道似的,控制這個區域就能夠很好的控制住了,但是它整個過程是個動態的,所以控制必須是個柔性的,多次擴大或縮小,還要精確,那就是囊了。)
接下來,研究人員需要確定球囊的材質和控制技術——這更需要苦功夫。刁鈺說:
(錄音:一開始囊不斷地破,材料太好了成本又貴,你又得做成降解的,做到物美價廉,反復去試,差不多6年。後來發現用在別的地方的一種布再改進了一下。)
2017年,這一技術初步定型,很快就被用到本市一處大型工程施工中,工期縮短30天。截至目前,這一成果已經成功應用於13個省市100項重大地下工程,直接經濟效益33.63億元。
高校與產業界聯手,共同突破產業界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帶動行業迭代昇級,是本屆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的重要特點之一。南開大學化學院教授龐代文與相關企業聯合研發23年,最終實現了新型納米光學材料——量子點應用的巨大突破,獲得本年度唯一一項技術發明特等獎。龐代文說:
(錄音:立項是從2001年,量子點是一個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應該說是最好的發光材料,能配出幾乎我們希望配出來的成千上百萬的顏色,節能,節約稀土資源,但是納米的體系太復雜了。我也思考了兩年,我們纔動手的。)
從中年到老年,龐代文把青春都獻給了這種新型材料,期間遭遇了不少不解和冷遇,他都沒放在心上,支橕他的信念只有一個: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出來。
(錄音:解決的就是,一個是把它的光學性質做到最好,還有一個在使用過程中要相當穩定。中國在顯示行業產能全球是排第一的,量子點的出現就給這個產業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經過不知多少次失敗,2023年,龐代文團隊終於實現突破。他所研發的技術,大大提昇了量子點的穩定性,成本卻要比現有產品便宜一半以上,一舉超越了國際水平。現在,TCL、海信等產業界龍頭都在與龐代文合作,加快產品應用步伐,相關產品近期有望問世。
市科技局局長朱玉兵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打通產學研對接通道,推動更多成果服務產業發展需求。
(錄音:與京津兩地共建3,000萬元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基金,實施50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支持高校培育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新組建10家創新聯合體,攻克一批前沿應用技術,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相互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