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今年以來,市住建委全面貫徹落實“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頭等大事,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及時回應群眾需求,調整優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眾幸福安居。
大學畢業生張暉日前搬入龍湖冠寓南開區王頂堤店,最吸引他的是該住房的通勤便捷。“走路去單位上班也就9分鍾,距最近的地鐵站500米,出門游玩換乘也很方便。”讓張暉感嘆的是,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家閑置的集體宿捨,如今面貌一新,出租率超九成。“我們剛接手時,這裡的房間設施老化,個別屋頂還漏水。改造成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後,不僅盤活了低效閑置資源,也節約了我們企業的投資成本。”該公寓負責人說。
市住建委發揮市場主體建設積極性,通過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存量住宅房屋改造、非居住存量土地新建等6種方式,拓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渠道,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持續規范保障性租賃住房。目前,本市已運營101個、2.9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為提高新市民、青年人對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和項目的知曉度,市住建委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在市住建委政務網以及住房租賃服務監管平臺、“津門宜居”“貝殼”App發布已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信息;結合畢業季,會同市教委開展37次“線上線下”保障性租賃住房進校園活動,各區住建部門以及15家住房租賃企業約2.3萬名畢業生參加。
今年4月下旬,本市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麗水苑二期地塊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位於紅橋區光榮道與咸陽路交口,東至麗水苑,南至綺水苑,西至咸陽北路,北至光榮道。“這個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周邊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捷。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6萬平方米,可建設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約4.3萬平方米。”工程實施單位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所屬天津地鐵資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逸倫說。
市住建委今年計劃新選址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優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較為齊全的區域。同時,籌集一批符合條件的閑置住房轉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我們聚焦保障居民安居樂業,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步解決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市住建委住保處處長王津說。市住建委聚焦保障居民安居樂業,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步解決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本市制定《天津市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管理實施方案》並印發實施,完善項目開發、銷售、管理等全鏈條政策。截至目前,紅橋區麗水苑項目、南開區福安大街站地鐵上蓋項目已開工,預計可提供約508套房源。保障性住房項目優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較為齊全的區域,積極打造“好房子”和“好小區”,讓人民群眾不斷有新的獲得感。
今年,市住建委還完善制定公租房配租有關措施,進一步做好本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承租公租房工作。市住建委與民政部門聯動,掌握本市低收入人群動態,充分借鑒外省市公租房管理經驗,研究公租房輪候機制,提高配租效率,精准保障申請家庭住房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計為84596戶困難家庭提供公租房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重點任務,全力攻堅突破,保質保量完成年度目標;加強統籌調度,壓實區政府屬地責任,指導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問題。”市住建委總經濟師王士敏說。
(今晚報記者 雷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