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昨晚(7月24日),“永遠的經典”——紀念駱玉笙大師110周年誕辰專場演出在中華劇院上演。曲藝人與曲藝愛好者共聚一堂,在悠揚婉轉的名段中緬懷、致敬這位在曲藝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藝術大師。
此次演出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聯、北方演藝集團、河西區政府承辦。
駱玉笙是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初學京劇老生,後改學京韻大鼓,1934年拜“三弦聖手”韓永祿為師,後到天津,迅速唱紅,被譽為“金嗓歌王”。在藝術上,駱玉笙集眾家之長,深入研究,不斷革新,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風格,創立了雍容華麗、典雅抒情、優美流暢的“駱派”藝術,她是新中國曲藝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國曲藝的一面旗幟。
如今,一代代駱派傳人茁壯成長,在舞臺上展現著他們的蓬勃朝氣。原創舞蹈《津娃傳承·鼓韻情》拉開了演出帷幕。“鼓韻流芳”板塊,演員們帶來《劍閣聞鈴》《子期聽琴》《紅梅閣》等經典作品,傳承大師藝術風格。在“駱韻新聲”板塊,青年演員獻唱的同時,現場還播放了一段視頻,100名孩子和75面書鼓組成的方陣氣勢恢宏,在交響樂的伴奏下,孩子們演唱了大師代表作《重整河山待後生》。100名京韻大鼓小學員最大的15歲,最小的6歲,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人感受到文化傳承後繼有人。隨後,老年大學的學員集體演唱京韻大鼓《七律·長征》。銀發學員的節目與孩子們的節目相映成趣,展現了駱派京韻大鼓廣泛深遠地傳播。
駱玉笙在舞臺上度過了歌唱祖國、歌唱人民的一生,醉心藝術、刻苦鑽研的一生,值得後來者學習、紀念和感悟的一生。她的情懷和精神也引領、感召一代代曲藝工作者為繼承弘揚民族藝術而勤奮努力。在“藝韻長留”板塊,多位曾經得到過駱玉笙教誨的曲藝名家也傾情演唱。最後,多名鼓曲演員合唱了市曲藝團為紀念駱玉笙110周年誕辰創作的鼓曲聯唱《鼓韻流芳》,唱出了曲藝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無限活力。(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