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7月底,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長蘆漢沽鹽場,縱橫排列的一塊塊鹽田呈現出紅、黃、粉、棕各種顏色,相映生輝,從高空俯矙下來,猶如整齊鑲嵌在大地上的五彩調色盤。
入夏以來,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的“七彩鹽田”迎來最佳觀賞期,景致如畫,色彩斑斕。作為天津工業游的代表性項目,這片有著千年歷史的鹽田不僅經歷了在工業生產區的基礎上“疊加”文旅屬性的華麗轉身,更用詩意美景詮釋著工業游這個文旅熱詞。
千年來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鹽,正以文旅的視角,向人們彰顯著工業之美,以及一座工業城市的特色和底蘊。當“硬核工業”邂逅文旅背後的“詩和遠方”,能碰出怎樣的火花?
這個“鹽值”很高的景區,“顏值”也很高!
“我已經在這片鹽場工作了35年,但自從我們的鹽場開始向市民和游客開放為游覽區後,通過游客拍的那些很漂亮的‘打卡照’,我看到了他們視角裡的鹽場風景。這纔意識到,原來這片我原以為已經再熟悉不過的鹽場,竟然這麼美。”這個暑假旅游旺季,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制鹽廠結晶區支部書記、工區長董紹森說道。
董紹森
現年56歲的董紹森於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長蘆漢沽鹽場工作,在這片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鹽田上,他先後從事過海鹽生產過程中的納潮、制鹵、結晶、收鹽等全部生產環節,是一名不折不扣的 “老鹽田人”。用他的話來說,對這片再熟悉不過的鹽田,他雖然也曾偶爾發現其“美麗”的一面,但真正感受到它的壯美,則是通過近幾年游客的視角。
“2020年鹽場開放為觀光游覽區後,我的很多親朋好友向我詢問游覽信息,對咱們天津這片著名鹽田上的景色很感興趣。他們會在雪白的鹽山旁拍照,會給那些黑色傳送帶上運送著的白花花的海鹽錄視頻,還會去我們的鹽業展覽館參觀。我感到,原來工業生產的場景能給普通人帶來震撼和美感,覺得很榮幸,也覺得很有意思。”董紹森說。
說起“工作”與“觀光”視角的差異,董紹森覺得很有趣。以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的招牌景點之一、如今經常成為各色游客高贊“打卡照”主角的七彩鹽田來說,董紹森從前更多地是從工業生產的角度去理解每片鹽田顏色的不同,而那些“游客美照”,讓他耳目一新。
“單純從海鹽生產的角度來說,鹽田的顏色差異,源於鹵水中氯化鈉含量的變化。由於每片區域的鹵水濃度在變化,尤其是含有嗜鹽菌,因此它們就會呈現出紅、黃、粉、棕等不同顏色。這種顏色差異只有從高空俯矙纔會明顯,平日裡我們雖然也會注意到,但不會感知得如此明顯。”董紹森說。
七彩鹽田
隨著無人機攝影的普及,以及游客打卡拍照、上傳分享的意識越來越強,七彩鹽田的美,纔在近幾年逐漸被人們所熟知。董紹森介紹,相比國內其他海鹽鹽場,長蘆漢沽鹽場的鹽田具有形狀較為方正、規整,各片鹽田較為緊湊、聚集的特點,這讓它能夠把“七彩”之美愈發地凸顯出來,形成那種並非所有海鹽鹽場都能夠完美呈現的壯美景致。
游客在鹽灘上拍照留念
“這一兩年,經常能在生產作業時看到有市民和游客或帶著一家老小,或攜帶‘長槍短炮’乃至無人機等攝影設備,來鹽場觀光。大家日常中接觸不到鹽的這種形態,也看不到海鹽生產的這些鮮活的環節。對他們來說,這是很新奇的景色。”董紹森說。
一場工業游
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工業底蘊
近年來,工業游越來越成為城市文旅中的新熱點,其所蘊含的獨特工業魅力,能夠給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觀光體驗,也是工業游這一門類能在競爭激烈的文旅市場中逐漸站穩腳跟的最主要依憑。
圍繞工業游,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謀篇布局,天津作為一座有著深厚工業底蘊的城市,毫無疑問正力爭走在前面。今年7月上旬,天津濱海新區工業游宣推會在濱海新區圖書館舉辦,會中發布了12條工業游精品線路,這些路線涵蓋了高端制造、前沿科技、美味美食以及天津百年工業歷史等多個領域,一批耳熟能詳的企業工廠逐漸對游客和研學團體開放,一批有著悠久歷史的工業故事逐漸為大眾所探知。
有文旅從業者分析指出,所謂“工業游”,其內在邏輯是“先有工業,再有旅游”——只有當工業發展達到一定規模水平,其作為觀光景點纔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換言之,當一座城市具備相當數量的優質工業游項目時,這本身就是城市工業實力和工業文化底蘊的絕佳象征。
仍是回到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這裡不啻是天津發展工業游的代表性項目之一。當前,它是天津唯一一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同時還是天津市唯一入選“全國優秀文化遺產旅游案例”的文旅項目,此外還入選了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在文旅的大框架下,工業游能讓人領略工業之美。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立營表示,最初謀劃設立鹽業風情游覽區,既是緊抓工業文旅發展的機遇,也是希望將長蘆漢沽鹽場乃至天津的鹽業歷史和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人領略美景的同時,也了解這裡曾經發生的鹽業故事。
“長蘆鹽區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海鹽產區,作為這片鹽區歷史最為悠久的長蘆漢沽鹽場,它已經有1099年的歷史,甚至要久於天津的建城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鹽場’。這裡所產的海鹽曾被稱為‘蘆臺玉砂’,可以想見它的高質量。在漫長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鹽民參與到曬制海鹽的工作中,奠定了這裡的鹽業文化。”魏立營說。
“新鹽如雪”
在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內,有一塊刻著“古蘆臺場”字樣的石碑,印證了這裡的古今傳承。長蘆漢沽鹽場不僅承載著天津乃至華北地區鹽業生產的歷史,也傳承著精彩的紅色故事。例如被譽為“新中國用文藝形式描寫鹽工生活第一人”的天津漢沽籍已故老作家崔椿蕃,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鹽民游擊隊》,就是以長蘆漢沽鹽場為故事原型,描繪了渤海灣畔百裡鹽灘的歷史風雲、生活變換、人物命運,謳歌了鹽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搏斗等故事。
“所謂‘工業游’,既源於工業,又不止於工業,它需要有工業上的魅力,也需要有文旅層面的趣味。無論是長達千年的鹽田歷史,還是雪白鹽山、七彩鹽田和鹽業展覽館等景點,它們都是工業與文旅的有機結合。這是長蘆漢沽鹽場的稟賦,也是天津作為工業城市的稟賦。對此,我們希望能好好利用起來。”魏立營說。
“工業+旅游”
他們希望探索更多“新玩法”
今年8月,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正在籌備4A級景區的驗收工作。在現有的11個景點基礎上,計劃再打造17個景點,使總數達到近30個。整個2024年,這裡的客流量預計將達到50萬人次。
怎樣持續優化工業游項目?在當下琳琅滿目的工業游項目中,如何脫穎而出?這是每個景區都在考慮的問題。魏立營認為,在與自身產業深度相關的前提下,做出特色,將是未來的發展道路。
“工業游是工業和旅游相結合的產物,我們既要展現文旅的美,也要展現工業上的生產技術水平,既要增加旅游元素的設計,又不能做成純旅游的形式,丟了工業產業的元素。因此,景區的發展並不是無序的,它需要緊扣我們鹽業生產的主題而延伸。”魏立營說,“此外,我們仍是以鹽業生產為基礎,那麼如何平衡好本職生產與文旅展示,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的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不僅有供游客拍照打卡的七彩鹽田和鹽山,還設立了展示海鹽生產過程的“古法制鹽體驗館”、方便游客觀景、賞鳥的觀景平臺、綠皮火車廂外觀的休閑咖啡廳、蔡家堡“弘順號”風帆漁船、野生動物救助站、特色鹽產品與美食展示等等。“未來,我們希望能多增加一些互動性強、體驗獨特的項目。讓市民和游客不僅是走馬觀花,更能沈浸其中。”魏立營說。
此外,由於地處環境較好的沿海區域,鹽場每年都有大批珍稀候鳥棲息,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喜愛攝影的市民和游客前來拍照采風。
“游客的需求是多樣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探索工業游這條路,在保證鹽業生產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盡可能服務好更廣泛的游客群體,把工業之美傳遞給大家。”魏立營說。
(津雲新聞記者 侯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