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齒輪嵌入鄉村 促進文化養老新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韓愛青 編輯:劉穎 2024-08-07 14:38:00

內容提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於2024年初印發的《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對於農村養老服務的要求,北辰區雙口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在雙口鎮人民政府的指導和引領下,創辦『口相傳,心相印』鄉村非遺手工坊,為鄉村居家養老體系安裝新齒輪,調動『銀發』勞動力資源、特殊老人關懷、豐富養老文體活動,構建『非遺+』養老品牌,宣揚養老互助精神,讓特色鄉村養老模式『轉』起來。

  天津北方網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於2024年初印發的《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對於農村養老服務的要求,北辰區雙口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在雙口鎮人民政府的指導和引領下,創辦“口相傳,心相印”鄉村非遺手工坊,為鄉村居家養老體系安裝新齒輪,調動“銀發”勞動力資源、特殊老人關懷、豐富養老文體活動,構建“非遺+”養老品牌,宣揚養老互助精神,讓特色鄉村養老模式“轉”起來。

  “非遺+心理”擴充“非正式支持網”讓養老不寂寞

  為預防老年人心理問題,發掘老年人潛力,提昇老年人養老自信心,社工站致力於以鄉村非遺手工坊為平臺,發掘該手工坊對老年人心理慰藉的作用。

  該手工坊目前授課頻率為一周一次,地點定在村委會,該手工坊成員目前包括社工站牛靖男、村委專員、黨員、失獨老人、低保老人、獨居老人等群體。在活動過程中老人們除了交流手工技藝相互學習外,也會交流日常生活。在第三次活動中來自雙口三村的劉阿姨就向大家講述了今年年初好友去世的事,阿姨表示朋友走的太急,現在都沒有辦法走出失去朋友的陰霾,其他阿姨聽後紛紛安慰劉阿姨,勸她近期少翻看和朋友的抖音視頻,要盡早走出陰霾。

  活動中社工還發掘了一個鄉村手工達人黃阿姨,黃阿姨是失獨獨居老人,社工一直想要將黃阿姨拉到集體活動中來,在得知其有做女紅的精力後,社工邀請她來參加活動。黃阿姨繡工極好,老師也對黃阿姨的手藝稱贊不已,社工站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將其培育成鄉村本土的非遺達人,讓她能有更多出來活動接受稱贊的機會。

  “非遺+經濟”調動“銀發勞動資源”讓養老有收獲

  為提昇鄉村老年人的養老質量,為養老提供更加堅實的經濟保障,雙口鎮聘請天津市、區級非遺傳承人入駐雙口鎮鄉村手工坊向鄉村中心靈手巧的低齡老人教授非遺手工技藝中的手鞠球、沈香、折扇等。現在正在進行的事手鞠球的相關課程。

  “這個手鞠球真是越繡越上癮”“我今天為了能夠完成老師的作業中午覺都沒睡”不少參與活動的阿姨在學習之後都表示手工坊的設立還是很好的,既能學一門手藝又能有效的打發時間。活動後,非遺老師齊老師第一時間聯系到了社工站社工“咱們鎮的阿姨是我授課這麼多年來繡的最好,最積極的阿姨,雖然剛開始學但有的阿姨已經達標了,你可以問問有沒有阿姨願意參與非遺宣傳活動”。

  目前該非遺工坊已經開展了多次課程了,非遺手工坊的老人們也學習了許多手鞠球花樣了,而且無論是繡工還是速度都有進步,為了適應手工坊需求社工站已經聯系了博物館、文具店等多條渠道,當本期培訓完成社工站有望培養一支可以理解非遺,宣傳非遺的“夕陽紅繡娘團隊”,調動“銀發勞動資源”形成“銀色非遺宣傳線”讓老年生活更有意義。

  “非遺+文化”打造“養老文化品牌”讓模式有影響

  為打造有影響力的“夕陽紅繡娘團隊”,社工站正在向參與了活動的阿姨征集繡品為“鄉村非遺手工展”做准備,本次活動展覽是對本階段活動的一個總結,一方面是為了展示活動成果,一方面也是孵化鄉村文化品牌的第一步。

  社工站與村委協商,預計在村委顯著位置開闢單獨區域進行文化產品的長期展覽,希望能夠利用村委的影響力推動非遺特色文化向外輻射,以便吸引更多的村民能夠投入到後期培訓當中,促進外來非遺文化在本土紮根。

  同時社工站通過鎮政府牽線與雙口鎮本土非遺傳承人取得聯系,目前正在商議將本土非遺與“夕陽紅繡娘團隊”作品相結合推出有雙口鎮特色的非遺盲盒,將該批盲盒的收入納入社區基金用於對雙口鎮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

  通過非遺展覽和非遺盲盒的方式在促進外來非遺文化在本土紮根的同時推動本土非遺文化的外部合作,提昇雙口鎮“非遺+文化”養老品牌的知名度,擴展其內外影響力。

  (天津日報記者 韓愛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