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折、疊、綁、紮、繞……8月14日上午,靜海區唐官屯鎮劉上道村的一座寬敞工坊內,盒子花傳承人、80歲的郝同豐正和幾位老伙伴一起嫻熟地制作著盒子花。
『麻繩每一圈都要緊湊,力度要恰到好處。』郝同豐先是有條不紊地拿起竹篾子進行初步的折疊、捆綁,為盒子花搭建起大致的框架,然後一絲不苟地進行綁紮、繞圈,使框架愈發堅固穩定。
作為靜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盒子花也被稱為盒子花燈,是劉上道村一『寶』。它將造型、彩紮、剪紙、繪畫、焰火等技藝融為一體,仿若古人的一種『盲盒』玩法,極力將世間所有的美好與祝福囊括其中,讓人們在璀璨的燈火裡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盒子花是一項技術性極強的手工藝,兩三個晚上節目需要的道具,需要十多個人耗時一兩個月纔能完成。
『模型的橫向結構借助竹片、竹篾子、鐵絲加以連接,豎向結構通過麻繩層層相連,從而達成疊合伸展的效果。外部采用糊紙彩繪,內部串聯細信子、燈火兒。每個造型的制作都要嚴謹精准。』郝同豐向記者介紹。
盒子花展演曾經是群眾百看不厭的燈會之一,然而,它的傳承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制作工藝繁雜,盒子花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不再展演,逐漸被人們遺忘。
為使這個擁有260多年歷史的技藝重獲新生,再度走進大眾視野,2023年4月,劉上道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齊心協力、精心謀劃,深入挖掘研究盒子花的制作工藝、文化內涵,並引入現代化燈光藝術進行創新。在今年春節、元宵節期間,盒子花終於重回大眾視野,吸引了周邊約2萬名群眾前來觀看。
不僅如此,這個非遺項目還從南運河畔逐步走向全國。徐州市窯灣古鎮、西安市大唐芙蓉園等地皆留下了它的展演足跡。據介紹,目前劉上道村的盒子花展演已為村集體盈利10萬餘元。
『近期,江蘇、浙江、湖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活動主辦方紛紛通過網絡與我聯系,邀請我們團隊前往現場展示盒子花。預計到年底,盒子花文化表演收入將佔全村總收入的70%,逐步形成產業化模式。』劉上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世佳自豪地說。
劉上道村的能工巧匠技藝精湛,不但能夠制作出大眾熟知的大話西游、荷塘月色、錦繡河山等彩繪圖案,還能依照展演需求定制獨特的圖案。雖說過程充滿艱辛,但一想到盒子花展演既能增加村集體收入,又能將靜海的非遺名片推向全國,大家都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為了培育盒子花第四代傳人,今年村裡的暑托班專門開設了盒子花興趣班,向孩子們傳授盒子花的歷史和制作原理,激發他們的興趣。
『孩子們聰明伶俐,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希望他們能夠真心喜愛這門技藝,將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盒子花,講好靜海的非遺故事。』孫世佳說,相信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盒子花必定會綻放出更為璀璨的光芒。(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