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檔案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會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重大原則、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和根本保證,教育引導全館黨員乾部以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將學習宣傳貫徹成效轉化為服務中心大局、推動檔案和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積極踐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的職責使命,紮實做好檔案收集征集、保管保護、研究開發以及志鑒編修等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充分發揮存史資政育人作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立足存憑留史 記錄服務中心工作
留存城市歷史發展印記。緊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全面收集、完整記錄、規范留存城市變遷的歷史印記。聚焦全市重點工作、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大事件,主動跟進全黨集中教育活動、夏季達沃斯論壇等開展檔案服務。紮實推進《天津市全面小康志》《天津市扶貧合作志》編修工作,記錄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天津篇章。
匯聚天津特色檔案史料。開展近代天津檔案史料、天津僑史資料、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等專項征集工作,將散存於社會的檔案和地方志資料征集進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社會科技領域著名學者等建立檔案,昇級改造名人檔案庫,為奮進者記功、為時代留聲。實施『方言建檔』工程,建成天津方言語音檔案庫,讓人們記住鄉音、留住鄉愁。

強化檔案方志資政服務。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整合館內外研究力量,突出政治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以圖文互見、每月一期、每期一題的形式,編報資政刊物《檔案方志參閱》50期,獲市領導批示10餘件次,為市領導以史鑒今、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

堅持守正創新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深化檔案史料研究開發。成功申報並積極推進商業、工業、金融等多個檔案編纂項目,推出《天津近代工業檔案選編》《天津近代商會檔案選編》等一批精品力作。編纂出版《中俄(蘇)交往天津檔案史料選編》,再現兩國交往史上的重要歷史性時刻和重大事件。編撰出版天津近代歷史人物傳略、天津舊事、近代中國看天津、民國老畫報等系列文化讀物。
弘揚城市歷史文化精神。挖掘天津歷史和傳統文化,聯合海河傳媒中心拍攝生態人文紀錄片《海河》,展現『母親河』的深邃博大,進一步增強城市向心力凝聚力。制作推出以天津老品牌為主題的16集紀錄片《津埠百年》,弘揚天津深厚的工商業文化,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營造濃厚氛圍。

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珍品檔案庫,對館藏珍貴歷史檔案進行專庫保管,確保城市歷史文化資源永續傳承。推動館藏『中國近代郵政起源檔案』、『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商會檔案』、『李鴻章在天津籌辦洋務檔案』、『近代海河流域治理檔案』及『「永久黃」企業檔案』五個代表性專題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進一步提昇天津檔案資源的價值和影響力。

深挖館藏資源 打造學習教育平臺
講述紅色檔案故事。加強對館藏紅色資源的挖掘整合,舉辦『檔案中的紅色故事之天津抗戰』『天津抗美援朝檔案圖片展』『天津市革命舊址展』等多個紅色展覽。積極服務全市黨紀學習教育,聯合有關部門舉辦『沽上清風——天津紅色廉潔文化檔案文獻展』,制作播出《廉政觀察》『檔案·見證紀律』系列電視片,為『永遠把紀律挺在前面——天津市黨紀學習教育專題展』提供40餘件館藏珍貴檔案。

發揮教育基地作用。提昇改造『天津城市記憶展』,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和『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主題檔案文獻展,納入全市主題教育必修課,參觀人數累計近20萬人次。聯合市檔案局、市委黨校建成黨性教育主題教室,搭建檔案文獻展示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黨史黨性教育平臺,已有3000餘名黨校學員接受黨性教育。

做好檔案文化宣傳。聯合市委黨校、海河傳媒中心,拍攝黨史人物紀錄片《曙光》七季21集,展現革命先烈的信仰追求、奮斗精神和崇高人格。利用大眾媒體傳播優勢,在《中國檔案報》、《天津日報》和天津廣播電臺開設『天津紅色遺址故事』『開啟紅色檔案追尋黨的故事』等專題專欄,讓紅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造中小學校課外實踐課堂,舉辦檔案方志文化夏(冬)令營、誦讀紅色家書等活動,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愛鄉情懷。(津雲新聞記者霍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