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編輯:鄧坤偉 2024-08-23 08:20:25

內容提要: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對於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認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性,科學把握以開放促改革的內在邏輯,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天津北方網訊: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對於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認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性,科學把握以開放促改革的內在邏輯,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一 堅持歷史主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標識的時代特征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對外開放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確立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總結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經驗,以對外開放領域重大問題為導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正在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全方位開放,到新時代以來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充分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只有開放合作,路纔能越走越寬。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開放的中國,纔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跨越。持續完善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外投資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建設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更加主動注重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是中國的戰略抉擇,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內涵和新要求。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大范圍的開放,需要紮實推進內外開放雙輪驅動,對內持續優化開放區域布局,形成統籌推進的開放格局,對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施均衡開放戰略。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寬領域的開放,需要統籌推進傳統領域、新興領域兩翼齊飛,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促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領域有序擴大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深層次的開放,需要進一步吸引集聚資金、技術、人纔等優質要素,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加主動的開放,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需要以主動開放助力改革主動、發展主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為安全的開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度融合,要素流動持續增強,需更加注重對外開放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開放。

二 准確把握改革與開放的內在統一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高水平開放和深層次改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一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是新時代我們黨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之一,也是新征程上堅定不移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致勝之道。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一方面,高水平開放為深層次改革提供重要動力。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我國正在從過去規則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規則的主動對接者、規則制定的參與者。通過高水平開放,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制度創新空間,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另一方面,深層次改革為高水平開放提供重要支橕。高水平開放意味著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是商品、服務、資本等市場要素開放的“昇級版”,目標是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客觀上要求進一步破除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不斷創造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和環境,構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堅持以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謀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繼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既瞄准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又從實際情況出發,有效化解實踐中遇到的矛盾。同時,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運用系統觀念謀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也是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關鍵路徑。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統籌謀劃、強化協調,確保各項開放政策銜接發展,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要提昇對外開放的整體性、協調性,以更為開放的態度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與合作,提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發揮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從國內看,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於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生動力。通過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大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力度,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有利於吸引集聚資本、技術、數據、人纔等創新要素資源,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質要素供給和更大市場需求。從國際看,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於提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國內市場是擴大內需的載體,國際市場是對外開放的載體,通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推進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溝通、相互促進,形成“以內領外、以外促內”的良性互動格局。

三 從主動對接到積極參與,發揮制度創新策源的引領作用

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與推進制度型開放是一體兩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作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首要改革舉措進行部署,彰顯了從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到以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新型全球化的開放境界。

制度型開放有效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我國對外開放已進入制度型開放的全新階段。全球治理規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加速變革,傳統政策工具已經不足以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制度型開放不再局限於商品和要素流動,而是主動對標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在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方面形成與國際高標准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力圖在更深層次和更廣范圍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擴大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推動國內改革與擴大開放有機銜接。同時,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相比,我國制度型開放特別是服務領域的開放水平有待提昇。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和任務,要加快建立、完善與國際高標准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市場規則制度體系,用健全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引導和保障開放的方向和深度。

加快構建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國內規則和制度體系。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能夠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穩定投資預期、降低投資成本。當前,國際經貿規則正進行新一輪重塑,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為代表的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對全面市場開放、監管政策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要深刻分析國際經貿規則變化帶來的全球資源要素和產業布局的重大變化,主動推進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更全面、更深入、更高水平的對接,積極推進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修訂,明確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准、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激發進口潛力、放寬市場准入、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不斷提昇我國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大對國際或區域制度的供給,推進國內規則和國際規則的雙向借鑒和相互融通。

充分釋放以自貿試驗區為前沿的首創性集成式創新潛力。建設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既是我國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後部署設立了22個自貿試驗區,在全國層面復制推廣349項制度創新成果,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作為我國第二批、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615項制度創新舉措,42項標志性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72項改革試點經驗在京津冀復制推廣,率先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接軌,在持續深化系統性集成性制度創新方面,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先行先試作用。進一步深化首創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天津自貿試驗區要在產權保護、環境標准、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加快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貫通,在融資租賃、保稅維修、大宗貿易、數據跨境流動等優勢領域開展更大程度開放的壓力測試,推動各項試點措施取得實效。

四 有效匯聚全球要素資源,營造透明可期的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發展之基、活力之源,直接決定了生產要素資源的集聚與流向,成為塑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構成。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經貿、帶投資,吸引匯聚全球資源要素,更需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有力支橕。

以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創造高效和公平的經濟秩序。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是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平競爭和全球價值鏈發展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要拆牆而不要築牆,要開放而不要隔絕,要融合而不要脫鉤,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政策,大幅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建設自貿試驗區,推動建立更均衡、更平等及可持續的貿易和投資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加快世界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需要持續優化制度環境,健全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縮減負面清單,避免“准入不准營”,推進“單一窗口”昇級版。打造內外資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大力吸引、匯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逐步推進金融及外匯領域開放,構建公平有序的金融生態,創造更為高效和公平的國際投資和貿易秩序。

加快培育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外貿體制改革是我國進一步提昇國際分工地位、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一環。深化外貿體制改革,需要強化貿易政策與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加快各類開放平臺的建設,營造有利於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天津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與良好的商貿物流發展環境,圍繞塑造通道型開放新優勢,以建成萬億元級對外貿易強市為目標,要加快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優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多措並舉推進外貿體制改革,協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暢通內外貿市場對接渠道,培育壯大服務貿易、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有利於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增強對國內外高端資源的吸引力。天津作為對外開放前沿陣地,擁有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優勢,近年來連續出臺鼓勵外資企業投資政策,通過加強法治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等手段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批大型跨國企業和項目落戶。進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破除阻滯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推動科技、電信、文旅、金融、教育、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開放,打造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對外投資合作高能級承載地,主動擔負起京津冀“走出去”的橋頭堡功能,為高水平開放提供更多路徑選擇和區域方案。

五 發揮內外聯通優勢,

推動港產城“融”出開放新格局

利用內外聯通有利條件,創造對外開放新優勢,是有效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關鍵能力。天津正加快塑造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開放新優勢,以港促產、以港興城,走出一條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為打造全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高地增添新動能。

充分匯聚要素集成的開放合力。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新領域、面向新環境、對接新標准,單一的對外開放通道、孤立的開放要素條件、分散的開放促進政策難以形成高磁力的開放優勢。推進高水平開放需要創造性集成各種開放要素,使有利於開放的區位條件、港口資源、產業平臺、市場體系、城市功能以及制度安排充分融合,形成高度協同性的對外開放發展布局。這就要求沿海港口城市對自身城市發展格局做深入優化調整,天津擁有獨特區位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勢、科技教育人纔核心優勢、港口“硬核”優勢、城鄉空間優勢,是“三北”地區海上門戶和“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支橕。

著力塑造港產城融合發展新優勢。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經濟體,港口發展與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進程始終相行相伴,相得益彰。天津作為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依托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正通過港產城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動能。進一步塑造港產城融合發展新優勢,要秉持“大港口、大開放、大循環”理念,著力破解港產城深層次耦合矛盾問題,壯大港口經濟,發展適港產業和航運服務業,鞏固提昇海洋優勢產業,做強海洋新興產業,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全面推動“物流通道”昇級為“發展通道”,“通道經濟”昇級為“港口經濟”,實現港口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聯動發展。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向貿易全鏈條拓展,優化指定監管場地和開放口岸布局,實施便利化通關措施。對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開放形成全面支橕,有力形成高水平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

全面提昇陸海樞紐雙向開放能級。要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天津著力深化打造智慧綠色樞紐港口昇級版,不斷增強開放輻射功能和服務能級,對“三北”地區腹地實現了服務覆蓋,“抵港直裝”“船邊直提”等港航創新服務加速推廣,內外聯通效率和便利性得到持續提昇。進一步發揮天津港“硬核”資源優勢,要完善陸海聯通集疏運體系,強化國際物流樞紐功能,推動港口發展能級提昇、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提昇港航服務輻射能力,引導口岸通道型進出口貿易向增值型進出口貿易轉化,不斷提昇對腹地市場建設的支橕能力,實現口岸服務“軟聯通”。推動市場規則聯通、金融雙向開放、人纔和數據自由流動,實現國際國內“要素聯通”,更加有力發揮戰略支點作用。

以港口經濟繁榮帶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依托海洋開放聯動都市開放是天津實現高質量開放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要立足壯大港口經濟,著力培育開放型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形成對都市開放的有力賦能。提昇發展港口冷鏈物流加工貿易產業,打造國際冷鏈物流基地,滿足腹地高品質生活消費需求。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業態,集聚“買全球、賣全球”國際消費資源,打造商旅文深度融合的地標商圈,引進高能級跨國商貿企業和品牌運營商。提昇海洋文旅發展質量,推動郵輪經濟昇級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用好過境免簽、支付醫療便利化政策,提昇涉外服務能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六 鞏固區域開放布局先導地位,

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推動各區域發揮比較優勢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從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統籌資源和市場,加快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不僅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更是全面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

加快形成區域協同的全面開放格局。《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揮沿海、沿邊、沿江和交通乾線等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擴大高水平開放需要立足各地區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豐富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全面開放格局。全局並進離不開龍頭帶動,包括天津在內的東部地區要走在全國對外開放前列,在制度型開放等高水平、高標准開放方面率先探索,打造高能級開放先行區。堅持“在全局中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主動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開放經驗,在優化功能分工中形成區域協調、優勢互補、梯度協同的全面開放大格局、大氣象。

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和改革開放先行示范作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是優化全國區域開放布局的重要一環。天津要堅持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在深入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謀劃實施改革舉措,提昇改革的精准性、針對性、實效性。有序擴大制度型開放,爭取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在數據跨境流動、電信、醫療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加快區域商品與服務市場一體化進程,強化京津冀地區在市場准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有效銜接,促進區域各類資源高效流動,推動京津冀探索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區域路徑。

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提昇國際合作水平是服務國家整體戰略的需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天津承擔著持續提昇共建“一帶一路”開放水平的時代使命。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昇級現有合作平臺載體,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梯隊建設。擴大進出口貿易,鼓勵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物流倉儲、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業務。持續加強人文交流合作,擴大“魯班工坊”品牌影響力。通過構建多層次、多向度、內外交織、良性互促的開放體系,讓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天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開放道路越寬廣,改革發展動力就會越強勁,高質量發展成效就會越顯現。新時代新征程,要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先導作用,爭做先行先試排頭兵,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不斷釋放開放新動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執筆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 鍾會兵 王雙 王會芝 張新宇 施美程 劉俊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