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這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用改革和發展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深刻理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著力實施關鍵性基礎性改革措施,對於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向更高水平,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持續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優勢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決定了現階段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動力支持。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縱觀全球各國的現代化歷程,由傳統體制向現代化體制轉變是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在經濟方面,表現為由傳統自然經濟和小商品經濟轉向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現代市場經濟。所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需要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更需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激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生動力,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圍繞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來進行新的制度安排,激勵經營主體提昇生產能力,以產業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昇級,塑造發展新動能,贏得國內主動發展的新優勢。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完成這一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關鍵所在,唯有建設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纔能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其他領域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橕。同時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暢通,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破除行政壟斷和市場分割,利於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昇和量的合理增長。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突顯開放這一鮮明標識,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來提昇能力。為此,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利於形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著力實施關鍵性基礎性改革舉措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不斷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是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通過“放”,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資源有效配置,完善價格調節制度、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等,激發經營主體的創新熱情,讓新做法、新探索逐漸發展為新效益、新動能;通過“管”,政府履行好市場監管的職責,完善市場監管制度、更新監管手段和優化監管機制,確保市場運行的有力和有效。
二是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體共同發展。所有制問題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所在。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邁上現代化新征程,但發展仍呈現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這就決定了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增強各有關部門的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揮公有制經濟保障經濟運行穩定的作用;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制定,深入破除非公有制經濟的各種顯性和隱性壁壘,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推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
三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條件。經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已形成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但市場尚未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所以,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築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體制基礎。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和市場設施高標准聯通,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擴大市場化配置范圍、創新配置方式,實現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
四是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在中國式現代化框架下的市場經濟,要比資本主義國家效率更高,並更為公平,要達到這個要求,需要高標准的市場經濟制度,關鍵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更為完善。所以,要圍繞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這四個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進行深度推進,推動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進而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改善提昇市場環境和質量,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湧流。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