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強調“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是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務”,提出了“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等重要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高品質、智慧化、普惠性養老服務是推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養老服務目標,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新模式,更好對接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破解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痛點和堵點,提高現有養老服務資源的利用率。智慧養老服務是在傳統養老產業基礎上,利用數字信息技術賦能養老,深度融合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孕育出的新興服務業態。要積極打造政策、服務、監督等“一網通”的智能養老服務平臺,推動智慧老年醫療、智能養老家政、智能養老監測等智慧型、適老化養老服務進一步昇級。
一、加強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實現養老信息共享和服務對接
要進一步滿足老年人深層次、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適老化產業融合發展,助力構建信息通暢、體驗舒適、人民滿意的無障礙環境。一是搭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深入推進職能部門數據端口與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借助平臺匯集各類養老服務信息,實現多方信息互聯互通,統籌推進多級聯動,形成覆蓋多層級的智慧養老服務網絡。二是促進科技賦能,實現養老服務精准化和高效化。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賦能養老服務,更精准地了解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需求,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提供一站式高效、精准、安全的養老服務,讓有限的養老服務資源“活”起來。統籌“數據層、管理層、服務層”三級架構,設置“街道層、社區層、小區層、家庭層”四級聯動智慧養老服務機制,讓養老服務管理更為高效。三是開發更多應用場景,助力居家養老更好發展。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居家養老成為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大型社區的居家養老提質增效,特別是智能監控、健康管理、日常生活輔助等方面的應用,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提昇老年人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二、促進適老化科技產品開發應用,滿足養老服務多樣化需求
在健全相關標准體系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適老化科技產品供給,昇級應用功能,加快提昇智慧科技產品助老助殘水平,推動適老化科技產品服務更加均衡、可及、安全。一是大力推進操作簡單且安全有效的適老化科技產品開發。建立政產學研聯動機制,加大對智慧養老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更多經營主體參與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力度,分類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小程序等應用軟件。針對高齡獨居、失能失智、聽障等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研制種類豐富的適老化科技產品,強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橕。比如谷物牙膏,針對認知癥老年人群,可以吃的牙膏就有很大市場;為高齡獨居、失能等特定老人研發老年輔助器材及基本智能穿戴產品,如智能手環、煙感報警和防跌倒智能產品等。二是推動適老化智能科技產品的綜合應用。構建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持續拓展養老服務產業鏈。目前,智慧養老服務更多集中在居家日常生活照料等基礎領域,未來在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不斷昇級的情況下,應逐步增加老年人關切的互聯網醫院、安全監測等服務內容,不斷推動養老產品和服務向數智化、場景化和規范化邁進。推廣具有“一證通行”特征的“智慧助老卡”。智慧助老卡集身份識別、敬老優待、政策津貼發放、銀行儲蓄卡、公共交通出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通過發放“智慧助老卡”,為老年人提供更為便捷安全的衣、食、住、行、醫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
三、培養智慧養老服務復合型人纔,打造高水平養老服務隊伍
智慧養老服務人纔是指具有一定養老服務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在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場景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服務、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多種形式服務的專門人員,是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中的骨乾力量。加強智慧養老服務人纔隊伍建設,有利於引領和帶動整個養老從業人員隊伍素質的提昇。一是系統培養專業性強的智慧養老服務復合型人纔。人纔是養老事業發展的根本,要重點依托相關職業院校,優化養老服務專業設置,結合智慧養老行業發展新業態,拓寬人纔培養渠道,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職業發展體系。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共建教學培訓和實習實驗基地,加大對老年康復、營養保健、老年病護理、老年社會工作等專業學科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培養出既有技術精度,又有人文溫度的養老服務人纔。二是建立智慧養老服務人纔培訓和評估制度。逐步完善人纔培訓與使用相結合、與待遇相聯系的評估考核機制。完善智慧養老服務人纔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將養老服務人纔的培訓和評估,納入各類養老服務星級評定和質量評價范圍。定期舉辦養老院院長研修班,促進養老機構專業化、規范化和職業化發展。三是完善智慧養老服務人纔激勵機制。激發智慧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成長成纔、乾事創業動力。增強職業認同感,穩步提高養老服務人員職業聲譽和待遇。落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補貼等政策。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