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造『博物館之城』強健文化根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4-08-30 17:05:51

內容提要:微風拂過水田,『稻浪』起起伏伏。北方農業博物館裡,36歲的彭衝向游客們講述著黑土地上的農業變遷。

微風拂過水田,“稻浪”起起伏伏。北方農業博物館裡,36歲的彭衝向游客們講述著黑土地上的農業變遷。

館內陳列著新石器時代的器皿、清代的木犁、近代的磨盤,吸引很多參觀者長時間駐足。博物館裡還設有農技實訓課程,參觀完畢可以現場體驗種田。

北方農業博物館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孤店子鎮大荒地村。美國作家邁克爾·麥爾在《東北游記》中寫道:“在東北,能夠對中國的過去一探究竟。但沒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這個國家的未來。”

在一座文博場館裡,可以完整了解東北地區的農業變遷史,這是吉林市打造“博物館之城”的一個縮影。該市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將博物館作為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建設獨具特色的“博物館之城”。

據記者了解,目前吉林市地區已有各類文博場館69家。吉林市博物館(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吉林市文廟博物館、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吉林市吳德義浪木藝術博物館、吉林市史話館……各具特色的文博場館擔負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使命,也在社交平臺上“破圈”。很多網友認為,博物館之旅是了解一方歷史的最佳窗口。

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晶瑩介紹,截至目前,全地區文博場館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接待游客數量仍在不斷刷新最高紀錄。

剛剛開放的吉林建制博物館裡人頭攢動,來自北京的游客張立勇在館裡喝著茶,回憶起往事。

吉林市作為全省中心城市的歷史長達278年,這家以城市建制歷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館內不同時期的復刻文件、照片、印章等展示了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的建制歷程。“我小時候在吉林長大,後來搬去了北京,現在我帶著外孫故地重游,很有感觸。”張立勇說。

曹晶瑩介紹,去年開始吉林市全力建設博物館之城,確立了“一條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發展史”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總目標,沿松花江各博物館穿點成線,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同時,該市也在推動縣級博物館建設,將打造5個“博物館+文旅”集群。

“吉林市持續推進各級文物遺址向社會公眾開放,通過設置展覽、布局業態等方式,讓游客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追尋城市記憶,增強文化自信。”曹晶瑩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