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用古代瓷器展示京津冀三地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人緣相親、文化一脈。天津博物館攜手北京、河北兩地文博場館,本周推出了京津冀古代名窯瓷器展。
天津北方網訊:用古代瓷器展示京津冀三地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人緣相親、文化一脈。天津博物館攜手北京、河北兩地文博場館,本周推出了京津冀古代名窯瓷器展。
展覽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瓷器為依托,聯合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單位,展出了北京龍泉務窯、河北邢窯、磁州窯等名窯的186件文物。京津冀地區,自北朝起就已經有了窯業生產,宋遼金元時期更是名窯林立,『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北方最大的民窯磁州窯都誕生在這裡。展品當中,一二級精品文物佔據六成,眼前的白釉童子誦經壺,是國家一級文物,來自首都博物館館藏,是宋代定窯瓷器中的一件經典之作,1963年出土於北京順義,保存非常完整。不僅造型別致,還具有實用性。
為了更好地展示古代京津冀三地的風土人情,展覽專門設置出一個版塊,展出了與人們生活相關的茶具、酒具、香具等瓷器。像是瓷枕,就精選了30件從宋朝到清朝的30件文物,很多都是首次展出。
提昇觀展體驗,展廳還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觀眾可以上手觸摸各朝代瓷片標本,親身感受古代制瓷工藝的變化,展覽將一直持續到11月24日。(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