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照護知識能力的同時提供心理輔導與支持 天津連續三年為家庭照護者賦能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史鶯 編輯:孫暢 2024-09-04 07:52:29

內容提要:當家中有一名需全天陪護的失能老人,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在本市,340萬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中,失能老年人已超過14萬人,由於傳統觀念、經濟條件等因素,大多選擇居家養老方式,由家人照護。

  天津北方網訊:當家中有一名需全天陪護的失能老人,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在本市,340萬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中,失能老年人已超過14萬人,由於傳統觀念、經濟條件等因素,大多選擇居家養老方式,由家人照護。為此,本市連續三年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培訓,並年年列入全市20項民心工程。在前兩年已培訓2100名家庭照護者的基礎上,今年市民政局不僅制定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者培訓標准、建立培訓人員明細及檔案模板,還嘗試探索引入更多社會組織資源,力爭新培訓2200名照護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家庭照護者來說,培訓不單是正確照護知識和能力的提昇,更有來自心理上的輔導和支持,讓長期在高壓之下的照護者們“喘口氣”,從而助力提昇失能老人晚年生活質量和家庭幸福指數。

  “按您的方法幫我老伴兒翻身,感覺順手點了,他也配合了。”在紅橋區西於莊街奮斗樓,69歲的吳華(化名)正向將護理妙招免費送上門的專業醫護人員討教。其實,已近古稀之年的吳奶奶自己身體也不好,但她仍需每天照顧68歲的老伴兒趙強(化名)。老兩口的情況並非個例。“我顧不上自己。老伴兒腦梗,還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照顧他我是拼盡全力也力不從心。這次護士老師教了翻身、喂飯的技巧,我都記下了。最貼心的是還給我做了心理輔導,讓長期積壓在心中的壓力得到了緩解。”吳奶奶說出了眾多家庭照護者的心聲。

  今年承接紅橋區培訓工作的是市紅十字火種社會服務中心,主任潘麗行直言,長期照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護者多是“困在情緒裡的人”,甚至幾乎沒有社交,亟待一個釋放的出口。她介紹,除不少於30課時的集中培訓、每次不少於1小時的3次入戶實操指導外,培訓還特別設置個案服務,“在護理指導同時和照護者交朋友,傾聽他們的壓力,並提出科學合理減壓方法,給予心理支持”。

  失能老人身邊離不開人,照護者若無法參加集中培訓怎麼辦?“這正是今年培訓的昇級之處:把‘大課’現場錄制下來放到網上,用手機隨時都能看,還能通過IPTV點播觀看。我們設計了‘明白紙’,在線下和入戶培訓時發放給失能老人家庭,介紹持續學習的途徑。”潘麗行說,今年的培訓還增加了中醫養生學習和體驗,便於照護者醫養結合。“一對一入戶指導還能觀察老人的健康狀況。去年入戶時,醫護人員發現多名老人狀態不佳。在我們的建議下,家屬第一時間帶老人就醫,纔發現老人已危在旦夕。幸虧治療及時,老人們逐漸恢復。”

  紅橋區民政局副局長黨秀龍感慨:“讓已經失衡的家庭找回一些平衡,是往年參加過培訓的照護者的最大感受,也是民政部門探索破題、開展此項培訓的動力和意義。我們收集照護者、培訓機構、街道社區等的反饋,力爭持續完善提昇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民政部門掌握失能老人情況,街道、社區也提供名單,如有照護者想參加培訓,可到所在社區登記。”

  “去年市民政局通過‘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創投項目,委托11個社會組織開展培訓,今年又探索引入更多社會組織資源,達到22個,讓培訓在16個區全覆蓋。特別是天津市方先之醫學發展基金會出資98萬餘元,支持開展失能老人照護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昇項目,為‘津牌養老’注入了新力量。我們會力推政府、社會、家庭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協同發力,不斷完善本市養老服務體系規范化建設,努力讓全市老年人及其家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趙康建說。(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