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通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和平區在勸業場街道福明社區積極探索“148”幸福密碼法律服務品牌。即以黨建為引領,以進小區、進校園,進商家、進居民家中的“四進”工作為依托,以增強居民群眾安全感、滿足感、認同感、歸屬感、獲得感、自豪感、尊嚴感、幸福感等八種美好感覺為工作目標,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及時對接居民群眾法律需求,破解群眾宜居生活的“幸福密碼”。
深化普法教育
家住山西路上的周阿姨前段時間犯了難,因為她的一位鄰居總是喜歡在門前堆放大量的紙殼雜物,破壞了生活環境,造成出行不便,又容易引起火災等安全問題。為此,周阿姨多次與這位鄰居交涉,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礙於老鄰舊居幾十年的情分,周阿姨也不願意與鄰居撕破臉皮。於是周阿姨找到社區,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聽到周阿姨的訴求,社區工作人員當即聯系社區律師入戶開展工作。律師和社區工作人員從鄰裡感情方面進行勸解,又從相鄰權法律責任層面進行分析,讓周阿姨的鄰居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從此之後再沒有在門前堆放過雜物。
周阿姨的案例是普法工作重要性、實效性的生動體現。據介紹,福明社區依托和平區政法力量,發展壯大以司法社工為主導,以社區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為主力的力量,並從政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單位邀請專家型人纔擔任顧問,搭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隊伍。同時招募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師生、退休政法乾警等社會力量參與法律志願服務,在提昇基層法律服務力量,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進小區、進校園、進商家、進居民家中,開展普法活動。
優化法律服務供給新模式
一個周末的晚上,一名十二三歲的男孩滿臉淚痕、泣不成聲、慌慌張張地衝進福明社區居委會。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並伴有自殘傾向。社區值班人員急忙上前安撫。他們從孩子斷斷續續的講述中了解到,他因為玩游戲與爺爺發生了矛盾,想離家出走。因為參加過社區在學校組織的模擬法庭,他想到向社區尋求幫助。值班人員一邊耐心勸導孩子,一邊聯系社區民警。民警來到居委會後,與社區值班人員一起安慰孩子的情緒。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居委會又與他的學校取得聯系。家、校、社區三方聯動,守護著孩子,讓他的成長重回正軌。
不僅是福明社區。近年來,和平區政法系統常態化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及時了解和收集社區居民的想法和需求,把排查矛盾糾紛融入網格員的日常巡察走訪,將居民群眾的八種美好感覺的需要融入工作日常,努力將社區居委會建設成為群眾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娘家”。當前,和平區已經建立起政法各單位、社區、學校等多方聯動、快速響應的急難問題處置機制,各類突發矛盾糾紛和緊急事項初步形成化解機制,提高了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打造法律服務供給新平臺
據介紹,和平區委政法委積極推動區法院、司法局、社會保障、民政、信訪、工會、共青團等相關部門與街道社區的聯系,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服務和社會服務的有效對接,努力提高群眾獲得公共法律服務的便利性。同時,積極發揮社區“大黨委”統籌作用,著力構建法律服務“全平臺”,持續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與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人民調解組織等機構的工作銜接,通過全流程服務,進一步完善便民利民舉措。
針對部分特殊人群出門難、隱私事情不願當面說等問題,和平區政法系統建立“雲治融合”機制。例如:推動福明社區與勸業場司法所共同打造“雲幫辦”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滿足特殊人群法律服務需求,提供足不出戶的法律諮詢服務。日前,80多歲的秦奶奶收到法院傳票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就在法律服務微信群中求助。網格員看到消息後立即通過“雲幫辦”平臺連線秦奶奶和社區律師,通過專業諮詢徹底緩解了老人緊張的情緒,並幫助老人申請了法律援助,快速解決了老人的法律難題。
(記者 張家民 通訊員 閆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