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南通舉行『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日報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4-09-14 18:20:06

內容提要:正值中秋佳節來臨之際,9月12日晚,『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圓融雅詩閣露天平臺舉行,來自俄羅斯、摩洛哥、印度尼西亞等8個國家的十餘名外國青年以及歸國留學生共計二十餘人,一同穿漢服、賞古琴、誦詩詞、做燈籠……在活動中了解中秋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正值中秋佳節來臨之際,9月12日晚,“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圓融雅詩閣露天平臺舉行,來自俄羅斯、摩洛哥、印度尼西亞等8個國家的十餘名外國青年以及歸國留學生共計二十餘人,一同穿漢服、賞古琴、誦詩詞、做燈籠……在活動中了解中秋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沈浸體驗,感受漢服魅力

活動中,桃塢漢服社的老師們帶來了漢服舞蹈《煙雨小鎮》和漢服走秀,當身著精美漢服的舞者輕輕揮動衣袖,一襲華美的漢服展現的獨有東方神韻,仿佛帶領大家穿越了時空,開啟了與古人的對話。

漢服表演結束後,中外青年換上漢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的漢服,體驗漢服文化的魅力。桃塢漢服社的陳隱龍老師向大家介紹不同時期漢服特點,講述漢服文化在傳承中彰顯文化自信的故事。“太好看了!”當來自印度尼西亞的Joesef劉紹成第一次穿上漢服時,忍不住贊嘆起來。

詩詞交流,促進文化融合

“我為家鄉當伯樂,我為大家吟誦唐朝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活動中,“我為家鄉當伯樂”推薦大使、歸國留學生徐詩雯與小學生代表、朗誦學家協會成員一起誦讀古詩詞《靜夜思》、《望月懷遠》、《春江花月夜》等,讓大家感受到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雨桐用英文朗誦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詩歌《月亮》,此時,天上一輪圓月五洲共賞,中外詩詞魅力共享,進一步促進中外詩歌交流、推動文化互鑒。

非遺古琴,音樂無限溝通

江海覓知音,古琴慶中秋。非遺梅庵古琴傳人撥動琴弦,為大家帶來了古琴《搗衣》、《平沙落雁》等經典曲目,經典重現,餘音繚繞,吸引中外友人仔細欣賞,紛紛上臺體驗。俄羅斯留學生奧佳麗用中文為大家帶來歌曲《但願人長久》,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對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理解。以音為橋,以樂通心,音樂之美溝通無國界,音樂交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沒想到中國的中秋節這麼浪漫,這麼有儀感。”外國青年紛紛感慨。活動中,中外青年還一邊品味菊花茶、吃月餅,一邊聆聽主持人介紹了南通本地的吃月餅、殺鴨子、蒸芋頭、吃剪角的毛豆角子等中秋節風俗。大家一起動手,制作了中秋燈籠,將寫有對節日的祝福、崇川的祝願的字條張貼在燈籠上。

一件件精美的漢服掀起了一場國潮風,一口口酥怡的月餅傳承了歷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曲曲唐詩宋詞散發中華文化的雅韻,一盞盞彩燈點亮了萬家燈火。中秋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個載體。“共賞一輪月 五洲一家親”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舉辦,不僅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接觸並了解到了中華文化,更是采用互動、交流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真正的讓他們愛上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

近年來,崇川區持續擦亮“品味崇川”中外文化交流品牌,架起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搭建中外青年交流互動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了解並愛上南通、愛上崇川。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