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非遺絨花 指尖繞出中式浪漫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張津津 編輯:李彤 2024-10-02 20:14:05

內容提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絨花技藝跨越千年,流傳至今。文化中國行,我們帶您認識一位絨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看他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非遺之花。

  天津北方網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絨花技藝跨越千年,流傳至今。文化中國行,我們帶您認識一位絨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看他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非遺之花。

  絨花始於唐朝,諧音『榮華』,又稱『宮花』,最早是皇室貢品,到清末時流傳到民間。制作時,是把蠶絲染色、做成彩線,用細銅絲卷成絨條,隨後按照需要的花樣兒,盤繞成喜字、聚寶盆等造型。尚永森是這項市級非遺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一朵絨花,從蠶絲原料到繡絨成品,前後要經過選絲、浸泡、分綹、搓條等30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顏色漂亮,又有吉祥、祝福之意,所以直到今天,結婚時新娘頭戴的『龍鳳呈祥』,親人女眷戴的『喜字』,依然是許多天津人結婚的必備品。

  把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好,並且不斷創新,2022年,尚永森嘗試用機器代替部分手工制作環節,提高了產出絨條的效率,每年的絨花產量從1萬多提高到2萬朵。

  結合市場需求,他還定制出絨花耳飾、胸針、手鏈等,與時下流行的漢服、旗袍搭配,將非遺技藝與國潮文化融合,讓更多人喜歡上這朵『非遺之花』。(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