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學習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觀點新論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博穎 編輯:付勇鈞 2024-10-21 10:38:19

內容提要:習近平文化思想通過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實現了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是對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重大時代課題,實現了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統一。

習近平文化思想通過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實現了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是對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重大時代課題,實現了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統一。

一、黨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就把文化建設和發展提高到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是黨的初心使命在新時代的文化宣言。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和使命,這是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任務等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黨的歷史使命和新的文化使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提出黨的新時代文化使命,這是理論邏輯發展的必然,也是對百餘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蘊含著深刻的實踐邏輯、歷史邏輯。

我們黨對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的使命感熔鑄在黨帶領人民百餘年發展歷程之中。新民主主義時期毛澤東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化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重視文化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後,黨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進入新世紀,黨對文化作用意義認識日益加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自身文化使命認識日益凸顯,提出黨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人類文化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二、關於文化地位作用的新觀點新論斷

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視文化地位作用,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關於文化地位作用的認識,深化了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辯證關系的認識。

第一,高度重視文化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強調了文化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第二,深刻闡述文化興盛與國家、民族強盛緊密聯系。指出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國家、民族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橕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等等。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促進作用認識的豐富發展,體現著用中國道理總結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上昇為中國理論。

第三,深刻闡明文化自信重要作用。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對其他三個自信重要作用等,是在『兩個大局』的關鍵時期,以及當代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明顯等新形勢下,深刻認識文化重要作用,深化了黨對文化地位作用的認識,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第四,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其列為『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之一。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國家社會穩定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重要方面。這些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於價值觀作用的認識。

第五,深刻洞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民族精神命脈,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根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深厚沃土。強調要把其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指出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即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些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傳統文化、文明觀的思想。

第六,深刻指出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等。強調提高文化軟實力『三個關系』即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定位,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靈魂和建設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深厚文化軟實力等等。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關於文化軟實力作用意義認識。

三、關於文化發展目標任務的新觀點新論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以往我們黨關於文化發展目標任務的思想理論,科學總結黨和人民文化實踐經驗,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實現了理論創新。

第一,關於黨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闡述,也是對我國文化發展目標、任務理論的豐富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我們黨的文化思想史上首次提出,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社會主義性質的;是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相匹配,為中國人民美好生活服務,也為世界人民及文明發展做貢獻;是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現代性、超越西方現代化弊端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經由『兩個結合』而產生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集大成,精神文明在其中既是目的也對其他文明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新的文化使命特別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一步為全黨全國人民指明了文化建設總任務和奮進目標,凸顯了從推動文化繁榮與建設文化強國即精神文明層面,進一步遞進和擴展到『五個文明』協調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的全景樣態。

第二,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提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等等。這些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意識形態及其領導權等思想。

第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抓緊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培育和踐行方法等進行闡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思想。

第四,增強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主體性是人作為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實踐主體能動性的概括。文化主體性就是人作為文化實踐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的體現。精神獨立性是文化主體性的內在精神品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和人民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培養和鍛造。強調只有具有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纔能堅定『四個自信』。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主體性思想和文化理論。

第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強調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文化對於人全面發展意義的思想。

第六,培育創新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這就把創新文化納入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第七,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強調弘揚以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為主要內容的共產黨人價值觀。持續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這些把文化建設與黨的政治建設緊密聯系起來,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和文化理論。

第八,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昇國際傳播效能。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昇中華文化影響力,等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關於對外宣傳、國際傳播思想。

第九,為人類文明發展做貢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等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

第十,除了文化總體發展目標任務外,還對文化具體領域發展目標任務進行強調。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強調要把握好『三個體現』,即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關於歷史文化遺產,強調『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等等。體現出對具體文化領域特殊規律認識的深化。

四、關於文化發展道路和方法的新觀點新論斷

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三個面向』、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同時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不斷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在文化建設方法方面也提出了新觀點新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方法思想。

第一, 『兩個結合』的新思想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組成部分,也必然離不開『兩個結合』。『兩個結合』為文化創新提出了根本要求。在我們黨長期以來強調的『第一個結合』的基礎上提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和重大理論突破,為理論和實踐創新開闢了廣闊空間。

第二,提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對黨一貫倡導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堅持和創新,進一步明確了『古』怎麼為『今』所用,如何推陳出新,即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和基因,創造出新的文化生命體,與當今時代和社會相協調、相適應,為當今人們生活和實踐服務。

第三,『六個必須堅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貫穿和體現。『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些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也得到鮮明體現。比如關於堅持自信自立,強調文化自信、文化主體性等都是自信自立的體現。因此,『六個必須堅持』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方法理論。

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包含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體現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人類文化發展規律認識的新境界,以上只是初步的學習領悟,新觀點新論斷並不限於這些。此外,實踐在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也將不斷豐富和拓展,續寫新的光輝篇章,指引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鑄就新的輝煌。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市社科聯原一級巡視員、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