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代化是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融入了中國的特色,並強調了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等多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道路並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中國式現代化史無前例、空前偉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言: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中國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的、核心的、不可或缺的意義和作用。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教育現代化天生就有著強烈的中國基因和社會主義優越性。中國教育現代化是汲取西方現代教育的精華、充分結合中國傳統教育的優秀思想、突出社會主義特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結果。
以教育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教育現代化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個“學”就是教育,凸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在歷史觀上看,現代化理論中的“現代化”受到西方話語體系的制約,中國在近代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教育形態轉換的探索實踐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結合自身獨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精神和價值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新中國教育全面發展,實現了“窮國辦大教育”,並且正行進在建設教育強國的路上,是因為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有嚴密的組織架構,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有數以萬計先進分子的孜孜以求。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持續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纔支橕,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以教育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立足於中國人口教育基本國情。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五個方面凸顯出對社會主義中國教育事業艱巨性、公平性、協同性、可持續性、世界性等特征的確認。這就需要結合中國實際,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努力提昇教育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的能力。中國人口國情決定了中國教育國情,黨和政府始終致力於創辦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教育體系,使中國從落後的教育國成為教育現代化國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言:“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
以教育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教育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為理論基礎,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相統一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質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關乎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對於促進物質的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黨和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的就是豐富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氣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都是人的全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需要發展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纔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纔。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事業、開發人力資源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性任務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本質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通過教育現代化,對全體人民進行教育投資,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各階段以及終身學習,實現全體人民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任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纔,全面提高人纔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人纔,聚天下英纔而用之。”這就是中國教育現代化主要的特征與戰略目標。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需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開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偉大實踐,在追求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探索教育發展理論,豐富教育內涵理念,引領教育創新改革,完善教育長遠發展體制,逐步實現國家戰略目標。
(作者為天津城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本文為天津城建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JG-ZD-22055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