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天津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文化中國行,今天,我們來看,天津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天津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早期傳播的重要地區之一,1920年初,李大釗冒險送陳獨秀到天津,在海河邊相約建黨。五四運動時期,以周恩來、鄧穎超、於方舟為代表的先進青年建立覺悟社、新生社等進步團體。1924年9月,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天津成為全國較早建立黨的地方組織的地區之一。黨的百年奮斗征程,為天津打上了紅色烙印。
最近,覺悟社舊址正在調整展陳內容,工作人員在走訪挖掘中,發現了這張覺悟社社員劉清揚和李大釗的合影,填補了覺悟社社員劉清揚黨內工作研究的空白。目前,覺悟社的展覽內容是截止到1920年,這次展陳更新後,補充了從五四運動爆發到1925年的史料,增加了以周恩來為首的大半數社員遠赴歐洲勤工儉學的相關內容。
加強紅色資源保護管理的同時,傳承好紅色基因,今年以來,天津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走進了120多所大中小學校,平津戰役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覺悟社等還與40多所大中小學院校開展了『開學第一課』活動。天津探索通過專題展覽、紅色黨課、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等多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文化。今年,周鄧紀念館講解員被聘請為南開區中小學兼職思政課老師,每周她們都會准備不同的革命文物、革命先烈故事,走進校園,給小學生側重講故事,給初中、高中生,設計穿插提問互動環節,讓他們感悟紅色文化。(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