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銘記實業報國 傳承工商文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路一帆 王立群 編輯:李彤 2024-10-26 20:14:00

內容提要: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來看,賡續工商文化基因,弘揚企業家精神,一批批企業家傳承實業報國初心,勇於擔當、接續奮斗。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來看,賡續工商文化基因,弘揚企業家精神,一批批企業家傳承實業報國初心,勇於擔當、接續奮斗。

  這兩天,位於濱海新區的范旭東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整理了永利檔案館的3800卷史料,挑選出最具代表行的書信、照片和老物件兒,展現范旭東等愛國實業家們艱苦創業、矢志報國的赤子情懷。紀念館所在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舊址,是中國第一個民營科研機構,它和永利制鹼廠、久大精鹽公司,並稱『永久黃』團體,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作出巨大貢獻。

  1860年,天津對外開埠成為通商口岸,洋務運動興起,天津機器局、大沽船塢等,成為天津近代工業的起點。范旭東、李燭塵、周學熙等一批愛國實業家,響應『實業救國』的號召,投資辦廠。開灤礦務局、久大精鹽、永利鹼廠、東亞、仁立毛紡廠、裕元、華新等六大紗廠等紛紛湧現,逐步發展形成化工、紡織、冶金、機械、印刷、食品等工業門類。據1929年統計,全市僅民族工業企業就有2191家,推動天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天津工商文化。

  全面抗戰爆發後,天津民族工商業遭受嚴重損害,國難當頭,愛國商人宋則久創辦直隸國貨維持會,宣傳振興實業;『永久黃』毅然停工停產,拒絕與敵合作;上池館大藥房經理鍾桓芳,秘密向前線輸送藥物,3次被捕,長子被日軍殺害。一批民族工商業者無私提供技術和財力,支持全民族抗戰。1950年,天津成立新中國第一個省級工商聯組織。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天津工商界捐款1500億元,購買飛機100架,受到黨中央通電全國嘉獎。

  『企業家有祖國,要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天津大力弘揚工商文化,不斷淬煉新時代『實業報國』的企業家精神,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天津建設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