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以文化人 厚植文博文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路一帆 楊培妍 房澤齡 劉軒 編輯:張麒麟 2024-10-29 20:21:09

內容提要:天津是全國最早建立博物館的城市之一,文博場館多,館藏資源豐富。29日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來看天津如何推動博物館集群發展,不斷釋放文博文化活力。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是全國最早建立博物館的城市之一,文博場館多,館藏資源豐富。29日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來看天津如何推動博物館集群發展,不斷釋放文博文化活力。

今年是北疆博物院建院110周年,而北疆博物院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進一步豐富館藏,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市規劃資源局等八家單位,向博物館捐贈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動物頭頸標本、植物標本,一共2648件,其中7種為首次入館。眼下,工作人員正在對這些捐贈藏品進行分類整理和防害處理,精選出150多件標本模型,向公眾展出。

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天津,是我國最早建立博物館的城市之一。1904年,自行車飛輪的發明者,英國人赫立德博士在津創辦華北博物院,同年,中國實業家周學熙上書創辦教育品陳列館,開啟了天津博物館的先河,此後法國博物學家桑志華創立北疆博物院、嚴修之子嚴智怡等創立天津博物院,天津廣智館、天津市立美術館等一批在中國博物館發展歷史上有影響的機構相繼成立,以開啟民智為使命,孕育城市文博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以王襄、徐世章、周叔弢、張叔誠為代表的實業家,將珍藏的文物捐給國家,使“家藏”變成“國寶”,不斷豐富天津博物館的館藏,西周太寶鼎、雪景寒林圖、玉壺春瓶,如今,這裡擁有將近20萬件文物。目前,天津的博物館達到80家,包括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周鄧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等等,還有很多民間私人博物館,逛博物館正在成為市民游客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天津印發《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通過科技賦能,推進藏品數字化,完善藏品數據庫,進一步加快博物館數智化轉型,釋放文博文化活力。(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