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從民間藝術到民俗文化,老字號泥人張在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文化中國行來看,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泥人張創作新作品,用匠心鐫刻『國之脊梁』。
大步凜然的錢學森、在戈壁灘守望的錢三強、強忍病痛的鄧稼先、出征前的航天員王亞平……從兩彈元勛到航天楷模,從服飾外貌到人物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這是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推出的『國之脊梁』系列作品將在天津美術館面向公眾展出。
200年來,充滿津味兒的泥人張,成為天津民俗文化的代表。如何讓這種深受百姓喜愛的作品,有更多時代特點,感染更多人呢?泥人張以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作品『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他們邀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建立『藝術委員會』,在重大時間節點上提前策劃,不再單純的從民俗生活、四大名著中取材,而是聚焦時代脈搏,以項目制方式求新求變。夏青這個『國之脊梁、迎風而上』的創意,就得到了藝委會認可,不僅拿到了采風經費,還可以在工作室靈活招募『隊員』。新隊員的加入,也讓作品有了新色彩。
本周,泥人張彩塑工作室還與天津外國語大學建立合作,通過『漢語橋非遺文化體驗』項目,計劃將《國之脊梁》《煙火人間》等新作品帶到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讓更多具有文化特色、匠心技藝的民俗文化作品,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津雲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