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十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天津市的供水安全,極大地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格局,帶動了全市水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成為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天津又一條城市供水生命線。
天津作為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長期以來,城市供水單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成為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為了進一步保障全市供水安全,2004年以來,天津集全市之力推動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經過10年艱苦奮斗,南水北調中線天津乾線和天津市內配套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實現同步通水。
十年來,長江水為天津發展帶來了哪些“甘甜”?
水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引江供水體系已覆蓋我市16個行政區中的15個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向我市供水,我市經濟核心區域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保障,有效化解了城市供水“單一性、脆弱性”的矛盾。
引江通水以來,我市又相繼建成王慶坨水庫工程、武清、寶坻等供水工程和引灤引江連通爾王莊段明渠復線應急工程等配套項目,進一步增強引江供水調蓄能力和覆蓋范圍,截至目前,我市引江供水體系已覆蓋我市16個行政區中的15個(除薊州),全市已經形成“一縱一橫”引灤引江輸水乾線為骨架,於橋、爾王莊、王慶坨、北塘、北大港等五座水庫調蓄調度,輻射城鄉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
依托引江水的有力保障,我市加快自來水供水能力提昇建設,相繼完成凌莊、津濱、楊柳青等重點水廠改擴建及提昇改造,提高了城鎮自來水品質;通過農村飲水提質增效等工程將城市供水向農村延伸,全市提昇了2817個村、286.8萬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其中解決了115.36萬人飲用高氟水、苦咸水問題)。引江通水以來,引江原水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始終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准及以上,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農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3%以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生態供水能力進一步增加
2023年12條入海河流水質總體達到Ⅳ類以上
引江調水有效地增加了我市可利用水資源量,原來被生產生活擠佔的農業、生態用水得到有效置換,我市科學調度地表水、雨洪水、再生水等多種水源,對重點河湖濕地實施生態補水,2016年起逐步實現對海河等中心城區重點河道常態化補水,對七裡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濕地及獨流減河等南部地區河道定期補水。
據介紹,依靠充足生態水量的保障,全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提昇,2023年全市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0%,為歷史最高水平,劣Ⅴ類水體全部消除,12條入海河流水質總體達到Ⅳ類以上,百姓人居環境得到極大地改善,達沃斯論壇、智博會、天津馬拉松賽事等眾多頂尖會議、重大活動順利開展,充分展現了天津北方水城的優美環境。
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以用水微增長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引江水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引江通水以來,天津秉持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深化計劃用水管理,深化節水型系列創建等舉措,推動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節水型社會建設邁上新水平。
本市持續優化水資源配置,堅持優水優用原則,高效利用引江等外調水服務市民生活和工業生產,合理開發地表水資源用於農業和生態,不斷增加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配置力度。
同時,天津嚴格落實建設和規劃水資源論證,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產業和相關技術;深化節水型載體創建,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節水型企業(單位)196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1802個,16個區全部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部市管機關及50%以上的市屬事業單位已建成節水型公共機構。
引江通水10年來,我市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市萬元GDP用水量19.5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723,位居全國第三。(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攝影 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