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訊:“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主陣地。十年前,天津高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全國第六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展示天津自創區十年來的累累碩果,11月6日,“天津高新顯V力”第四季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十載創新示范路 京津協同創新行”啟動。本次活動由天津高新區黨委網信辦聯合濱海新區區委網信辦、高新區黨建工作部、科技局共同主辦,邀請20餘名網絡大V和10餘家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濱海中關村(天津自創區)創新中心和天津大學醫療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感受十年來天津自創區在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如果將自主創新比喻為一顆種子,如何纔能讓它展現無限生機?培育是關鍵。高新區與北京中關村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合作共建“濱海中關村(天津自創區)創新中心”。提供質優價廉的辦公場地;舉辦高峰論壇、項目路演、企業沙龍;搭建創新創業、技術、人纔、資本、市場、知識產權、校企合作等多類服務平臺……創新中心宛如一方養料豐富的“育苗盤”,成功培育出安力信、布爾科技、松輝醫療等200餘家企業,推動了一批符合天津高新區“113X”主導產業的優質項目轉化落地。

天津中關村信息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偉斌介紹說:“目前,園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達8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2024年新入庫國科小70家,雛鷹企業43家, 瞪羚企業4家,3家企業入選2024年新一批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這些企業相互協作、彼此促進,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級瞪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津安力信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園區中成長起來的優秀企業。作為國內最早提出涉密會議屏蔽效果標准化評估的單位之一,安力信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電磁安全保密產品已有三款被正式列入國家保密技術裝備目錄,六款產品通過國家保密技術測評,四款產品正式列入公安部警用裝備名錄,應用於全國各省、市級700餘家保密局、保密單位、企事業單位,多次參與國家重要會議保障,均圓滿完成保障任務。

隱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民眾關心的問題,酒店房間、辦公室等場所隱藏的竊聽設備,不僅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也讓民眾失去安全感。在安力信的實驗室,記者和網絡大V就使用安力信的安全保密產品,進行了一次竊聽竊照演示設備“大搜查”。自媒體大V季超在分享他參加活動的感受時說,“這次參加‘天津高新顯V力’活動,感覺補足了很多知識盲區,深入了解了天津自創區建設十年來的成果。有很多項目、企業入駐這裡,像安力信、布爾科技等都是尖端科技企業,特別榮幸有機會看到、體驗到這些優質企業的科研成果。”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高新區一直堅持的初心使命,如何將兩者聯動起來,實現1+1>2的效果?天津高新區與天津大學共建天津大學醫療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著力打造集學、研、檢、醫、產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研究院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創新、高效、靈活等優勢,探索醫工交叉及人纔培養新模式新路徑,聚焦高端醫療裝備研發,發現前沿科技,探索未來需求,助力了天津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天津大學醫療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院長孫月海介紹說,“在高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持續開展自主創新研發,申報專利100多項,已授權21項。特別是在遠程手術機器人方面取得突破, 2023年6月完成首例跨國輸尿管軟鏡手術實驗;指導的研究生在今年國際競賽中取得最佳設計獎和最佳應用獎。智能海洋裝備實現產業化,成果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所孵化企業融資數千萬元並入選天津市瞪羚企業。”
十年來,天津自創區緊密圍繞“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昇級引領區、開放創新示范區”的定位,加快建設新時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和國家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高新區科技局一級職員董麗萍介紹說,“在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高新區2014年推出了全國首個創通票制度,通過‘互聯網+政府服務’新模式,破解雙創企業資金和兌現難題,惠及企業5580家,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科創積分貸’累計支持280餘家企業獲銀行授信超21億元。在支持企業主體創新能力提昇方面,我們已經建立起支持企業研發的三級實驗室體系,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大學、科研院所建立的創新源頭的海河實驗室,以及由高新區內眾多科技企業主體來建設的企業的市級重點實驗室。”

十年來,天津自創區探索布局自主信創、腦機接口、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前沿科技新賽道,初步形成具有天津特色,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天津自創區已擁有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轉化、現代中藥創制、化學與物理電源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三家海河實驗室,在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超120項;與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共建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9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50家;“芯火”雙創平臺成為北方首個特色“一站式”集成電路封測中心。在這片沃土上,創新主體集聚水平日益提昇,創新動能正不斷釋放。(津雲新聞記者郭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