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繼往開來的歷史關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國際社會觀察新時代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重要窗口。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有力有效對外宣介『中國之治』和『改革之策』,關鍵在於量大質高、有戰斗力的國際傳播隊伍。奮進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我們要堅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人纔為第一資源全面提昇國際傳播效能,開創國際傳播工作新局面。
一、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打造政治強、信念堅的人纔隊伍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偉大征程使命在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是新形勢下黨對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隊伍建設的重要部署,也是著力加強國際傳播人纔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
加強對國際傳播人纔的科學理論武裝,使其堅定政治信仰、練就政治慧眼,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一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要培養一支政治過硬、可靠可用的人纔隊伍,守好魂脈和根脈,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鞏固文化主體性,彰顯新氣象新作為,全力以赴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二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將心系『國之大者』、熟稔國際傳播規則的領導乾部放在『關鍵崗位』,既做實乾家又做宣傳家,帶頭把方向、抓導向、管陣地、強隊伍,科學研判國際傳播領域的潛在風險和演變趨勢。三是注重國際傳播人纔輿論斗爭能力的提昇。要敢於並善於在與西方常態化的輿論戰中『亮劍』,有效推動更加客觀、公正的國際輿論報道,同時能夠主動設置國際議題,引發國際學術界、輿論界的研究和討論,增強中國國際傳播的影響力和國際輿論的引導力。
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業務精、本領高的人纔隊伍
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與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效果緊密相關。國際傳播人纔培養應緊扣新時代脈搏、符合新時代要求,圍繞國際傳播人纔培養的體系建設、學科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實踐能力培養等重要議題,不斷健全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推動優秀人纔不斷湧現、人纔『活水』充分湧流。
國際傳播高端人纔培養不能『單打獨斗』,而是要構建人纔培養共同體。一要打破學科壁壘。以新聞傳播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為學科基礎,融合文學、哲學、經濟學、藝術學、心理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知識。在大文科觀的指引下,深化教科融合機制,明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學科思政、專業思政、課程思政的全方位融合,厚植國際傳播人纔隊伍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二要共享國際傳播人纔供需信息。實現政府、媒體、學校等多主體聯動、同向發力,既要構建實習基地,研發課題項目,打造融媒體實驗室,又要與海外相關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項目,舉辦研討會等活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勢互補,從而產生疊加效應。三要注重提昇國際傳播人纔的綜合能力。提昇跨文化溝通能力、對外傳播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媒介技術能力等,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不斷適應變化的國際傳播需求,成為注重現代傳播方式的行家裡手,成為掌握國際傳播新理論的『輕騎兵』和『先鋒前哨』。
三、深化文化傳承與傳播,打造興文化、展形象的人纔隊伍
在國際輿論場域,『中國音量』與『中國體量』還很不相稱。在話語權方面,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傳播內容上,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有時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切實提昇中國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人纔隊伍這一『硬件』建設,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強化文化傳播特別是國際文化傳播領域高層級人纔儲備,不斷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一要培養具有文化底蘊的專業化人纔。聚焦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的研究闡釋,提煉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強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生成、文明特質、獨特價值的深刻理解,充分展示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就和發展理念,如文化事業精彩紛呈、生態文明只此青綠、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等。二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纔。多渠道、多語種提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構建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光芒的故事體系,讓世界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讓世界能夠真正讀懂中國、理解中國、信任中國。三要培養具有求實精神的創新型人纔。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探索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模式,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緊跟信息化發展潮流,洞悉互聯網傳播規律,讓技術更好賦能對外話語建構。
四、擴大國際輿論朋友圈,打造引進來、走出去的人纔隊伍
推動走出去、請進來管理便利化,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纔而用之。』對於新時代國際傳播事業,培養人纔、建強隊伍是一項關鍵性的工作。要高度重視青年人纔、復合型人纔的發現、歷練和儲備,提昇國際傳播理論研究水平。通過拓寬引纔渠道,吸納優秀人纔,建設規模適宜、布局合理、素質過硬、梯次有序的人纔隊伍『大方陣』,擔負起『聯通內外、溝通世界』的光榮使命。
用好用足現有人纔資源,實現我國國際傳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一是強化『中譯外』人纔隊伍建設。語言能力是進行有效國際傳播的必要條件,要完善翻譯人纔評價體系,健全翻譯人纔激勵機制,開展翻譯人纔培養基地和行業平臺建設,構築起新時代國際傳播的人纔高地。二是實施外宣人纔隊伍建設工程。吸引一批有影響力的新聞發言人、國際新聞評論員、名記者名編輯、智庫專家等參與到國際傳播工作中,充分利用海內外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直抵全球受眾的優勢,加大海外傳播的『音量』和『流量』。三是匯聚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國際傳播。深化交流互鑒,進一步激發民間藝術團體、非遺傳承人、留學生、海外投資企業、海外自媒體博主等『海外推薦官』潛力,讓『國際范兒』成為中華文明跨文化傳播的一抹亮色,描繪國際傳播事業發展的氣象萬千。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