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畢吉耀 編輯:付勇鈞 2024-11-22 09:03:35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並就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等作出重要部署。要准確把握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科學內涵,深刻認識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統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有效落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並就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等作出重要部署。要准確把握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科學內涵,深刻認識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統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有效落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橕。

一、准確把握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宏觀調控的理念和思路,科學設置宏觀調控目標,拓展宏觀調控領域和范圍,豐富宏觀調控手段,加強各類政策的協調配合,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逐步形成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堅強保障。

宏觀經濟治理是對傳統意義上宏觀調控理念和思路的創新和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要搞好宏觀調控,更要不斷提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宏觀經濟治理在內涵和范圍上遠遠超越主要采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逆周期調節的宏觀調控。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等,都屬於宏觀經濟治理范疇。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認識。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正式發布,提出並強調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作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對新形勢下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進行了再部署,更加強調系統集成、統籌協調、政策聯動、取向一致,充分體現了黨中央以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二、深刻認識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一)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從而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最大化,也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從而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統籌協調用好財政、貨幣、產業、區域、價格、就業等各項政策協同發力,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

(二)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既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經濟全球化退潮、保護主義抬頭、外部打壓遏制昇級的嚴峻形勢,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風險隱患較多等問題凸顯。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昇和量的合理增長,既要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更要加強宏觀政策、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三)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涉及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宏觀調控制度體系、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制度體系,以及產業創新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等政策體系和相關體制機制,是國家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宏觀經濟治理的好壞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高低。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有力的舉措推動更深層次的改革,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四)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健全包括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在內的各方面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能力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比如,宏觀調控制度體系仍有待健全,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有待完善,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有待深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待加強等。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三、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點任務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統籌推動落實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任務。

(一)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國家發展規劃,對於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戰略意圖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要構建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機制,加強國家重大戰略深度融合,增強國家戰略宏觀引導、統籌協調功能。同時,也要健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體系,強化規劃銜接落實機制,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增強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實施支橕作用。

國家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的有效實施和落實,離不開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環保、區域、社會等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和協同發力,要完善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防止政策之間相互『打架』,影響政策實施效果。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強化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協調、執行機制,發揮經濟綜合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優化政策組合,健全預期管理機制,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健全宏觀政策的市場反饋機制,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協同性、時效性和執行力。

(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稅收制度關系國家與企業、個人的利益分配。財稅體制和財稅政策對經濟運行、資源配置、產業發展、收入分配等具有重大影響,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高宏觀調控能力的重要依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推進財稅領域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基本確立了我國財政制度框架。同時,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效率與公平、全局與局部、長遠與當前的關系方面,仍存有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

要健全預算制度,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要健全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機制。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

(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探索現代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的認識,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自覺性和能力明顯提昇,金融體系不斷優化,金融監管體系不斷強化,守住了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同時,隨著金融業發展加快,金融領域持續創新,金融體系復雜度、開放度不斷提昇,迫切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金融強國建設。

要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體系,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發展多元股權融資,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強化監管責任和問責制度,加強中央和地方監管協同。建設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築牢有效防控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強化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四)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把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相繼推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還存在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不健全、區域間地區間分割保護和行政壁壘影響資源要素配置效率、跨行政區域產業協同水平較低、行政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要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健全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制度和政策體系。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強化國土空間優化發展保障機制。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發展新機制。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