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數智金融助推教育科技人纔一體改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李娜 2024-12-30 07:43:00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纔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重大部署,擘畫了教育、科技、人纔“三位一體”的新藍圖。教育、科技、人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纔一體改革,必須切實發揮金融“國之重器”的支橕作用。特別是在數智化浪潮下,科技金融的發展催生出了數智金融這一新生態,其能夠進一步重塑資金鏈、引育人纔鏈、驅動創新鏈、賦能產業鏈,從而助力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纔集聚,提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一、通過數智金融重塑資金鏈,提昇資金配置效率

  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具有“雙輪”驅動作用,其推動形成的數智金融能夠助力洞察客戶需求,簡化服務流程,促進金融服務降本增效,智能預警研判風險,從而擴大資金投放、精細資金運營、提效資金回籠。數智金融能夠促進教育多元主體參與及資源配置優化,引導科技資本體系完善與投資風險分散,推動人纔培育資本形成與激勵機制的強化。數智技術嵌入金融生態,一要強化頂層設計,憑借信息技術與智慧決策的優勢,搭建政府引導、金融支橕、社會參與的數智平臺,以小資本撬動大資本,引導資本投入教育科技人纔領域。二要立足“數智金融+N”產品推陳出新,滿足教育建設、科技投資和人纔培育需求,打造綜合化、一站式場景金融服務。

  錨定強國建設戰略目標,必須助力科技長跑。一要借助數智金融的科技底色,賦能科技領域投融資體系的發展與完善,為耐心資本營造長期穩定成長環境。二要建立數智化科技保險體系,聚焦國家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引導各類金融資本參與科技企業創新,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服務。

  二、通過數智金融引育人纔鏈,發揮資源集聚效應

  數智金融能夠深化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統籌教育、科技與人纔領域的跨域數據共享,進而突破信息壁壘,支持人纔培育、暢通人纔流通渠道、創新人纔保障機制。此外其還能夠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與職業教育的發展,賦能拔尖科技人纔培養與人纔隊伍建設,助力人纔制度體系完善與高端人纔引進,聚天下英纔,築強國之基。

  我國的金融文化特色鮮明,重視的是“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因此應該以金融“暖流”潤澤人纔,推動智能精准扶困,建立涵蓋“學業—就業—創業”的綜合服務體系,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從而為人纔隊伍建設供給提供保障。另外也可以建立智慧教育專項發展基金,數字化賦能教育場景,解決實習實訓難題,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人纔的發現、選拔與培養,尤其是要以高端人纔培養為切口,鏈接政府、平臺與創投機構,搭建人纔集聚與流通平臺。在發揮數智金融助推器作用方面,應聚焦人纔挖掘與培養,保障青年科技人纔待遇,推動海內外高端人纔精准識別與引進,打好“人纔+金融”組合拳。

  三、數智金融驅動創新鏈,增強技術突破效能

  數智金融依托數智化集成平臺,要加快推動建立全流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寫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豐富金融服務生態與科技創新舉措。

  首先,發揮金融之力,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作用的充分發揮。一要打破金融業內壁壘,積極搭建金融—教育—科技—人纔協同發展的平臺,建立金融智慧決策與核心技術攻關聯動的創新機制。二要跑好科技創新接力賽,加強科技領域信息共享,研發專屬“股貸債保”數智金融生態產品,完善專營機制建設,為核心技術攻堅提供資金保障。

  其次,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後一公裡。一要以金融創新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發揮金融資源樞紐作用,為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二要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持續強化金融機構與創新主體協同合作,助力產學研合作,廣泛對接高校院所,搭建項目投資工作站與實踐基地,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與產業發展需求銜接。

  四、通過數智金融賦能產業鏈,助力傳統產業昇級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底座,數智金融可以助力打通產業鏈各環節的梗阻,促進信息流動、資源配置與生產協調,提昇產業鏈運轉效率,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態圈,並聯通起“創新—產業—經濟增長”的全鏈路徑。數智金融加速了教育產教平臺建設與專業技能的共享,深耕科技前沿產業布局與新興產業集聚,增強了人纔示范引領作用與產纔深度融合。

  通過數智金融,貫徹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進而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一要充分利用數智技術識別傳統產業資金痛點,科學、精准、全面捕捉市場信息,有效滿足產業發展金融需求,助力傳統產業轉型昇級。二要促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節點自主可控,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此外,還必須聚焦數智化轉型發展,實現產業金融的雙向賦能。一要加大數智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智化產融協同服務平臺,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與數智化轉型。二要搭建技能示范共享數智平臺,專項資金鼓勵勞模工匠開展“傳幫帶”工作,充分發揮大國工匠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加強高素質人纔梯隊建設,夯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纔基礎。

  (作者王京濱 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理工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