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霍阿姨老兩口兒在社區裡是有名的熱心人,我們都特別信任他倆。”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北辰區果園新村街東昇裡社區采訪時,社區居民對記者說。居民口中的霍阿姨是70歲的志願者霍玉傑,曾任東昇裡社區書記的她退休後,與老伴兒姚月清一起依然全心為社區居民服務,成為老年人身邊的貼心人,鄰裡之間的熱心人。
節前忙碌
“快過年了,孫大爺也不去親戚家,我就多蒸點兒饅頭給他送去,老爺子自己在家就省事了。”臨近春節,提起老鄰居孫大爺,霍玉傑和姚月清不放心老人自己一個人過年,特意多做了一些饅頭和好吃的,給孫大爺送去。
住在霍玉傑樓下的孫大爺年近八旬,一輩子無兒無女,老伴兒幾年前去世了,如今家裡只剩下自己一人。雖然平日裡買菜做飯沒什麼大問題,但老人年紀大了,有個頭疼腦熱的,也是經常事。“我這帶狀?疹太疼了,疼得睡不著。”不久前,孫大爺和霍玉傑聊天時的一句話,引起了霍玉傑的重視。孫大爺生病治療期間,霍玉傑和姚月清每天做飯時都會多做一些既清淡又有營養的飯菜,送到孫大爺家。
為了防止老人自己在家發生意外,霍玉傑老兩口兒每天晚上遛彎兒時,都會看一眼孫大爺家的燈亮沒亮。“燈亮著就放心不少,萬一燈沒亮,我就得敲敲門問問,看見老人沒事纔放心。”姚月清說。
熱心公益
“老年人遇上困難,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霍姨老兩口。”社區工作人員說。1998年,霍玉傑搬到東昇裡社區居住,至今已經在社區住了26年,是社區裡的老住戶。此後,霍玉傑又在社區書記的崗位上工作多年,對社區情況和居民情況特別熟悉。
“我們樓門每層有5戶,6層一共30戶居民,包括我自己在內,多數都是老年人”。所以平日裡,霍玉傑最關注的就是老年人的生活。
有一年,霍玉傑鄰居家失火,樓道裡濃煙滾滾。當大家有序下樓避險時,霍玉傑和姚月清想起獨居的九旬老人楊大爺還沒下樓。姚月清不顧自身危險,冒著濃煙跑上樓敲開了老人的房門,用濕毛巾捂住老人的口鼻,扶著老人安全下樓來到安全地帶。
不久前一天凌晨,霍玉傑被鄰居齊大爺的一陣敲門聲吵醒。“老伴兒沒了,給兒子打電話也聯系不上,可怎麼辦啊!”齊大爺的老伴兒突然在家中去世,老人又聯系不上身在外地的兒子,第一時間找到霍玉傑。“您別著急,穩住了,我幫您。”霍玉傑馬上拿起電話,給老人的兒子打電話。不過,撥打多次後電話也一直未能接通。霍玉傑隨即聯系居委會工作人員,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最終聯系到老人的兒子。此後一整夜,怕老人接受不了老伴兒突然去世的打擊,霍玉傑和姚月清陪在老人身邊,一宿沒睡。
後來,老人家裡的熱水器電路連電發生故障,屋裡冒出濃煙。慌了神的老人第一時間找到的還是霍玉傑。霍玉傑和老伴兒立即來到老人家,切斷了總閘電源,聯系電工來維修,及時避免了一場火情。
調解矛盾
“為什麼大伙遇到事情,第一個想起的總是您呢?”采訪時記者問。“不論大事小事,老兩口兒一直都為鄰居付出著,這些大伙都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社區工作人員“搶答”說。“可能我是老居民,歲數大,資格老,哈哈。”霍玉傑笑著回答。
而這“老資格”,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霍玉傑調解鄰裡小矛盾的“靈丹妙藥”。鄰裡之間有一些不愉快,霍玉傑一出面調解,大家都信任她,也都能重歸於好。有一次,霍玉傑在自己家門縫裡發現鄰居寫給他的一封信。“居民反映樓上住戶向窗外潑尿,尿灑到了他家窗戶上。”霍玉傑說。為了解開兩家的“疙瘩”,霍玉傑立即去居民家中詳細調查了解情況。原來,那位樓上住戶偶然一次向窗外潑了半杯水,濺到了樓下居民窗戶上,但並非潑尿。通過和兩家幾人談心,最終消除了居民之間的誤會。
“鄰裡之間也沒大事,但小事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成為大矛盾。”霍玉傑說。
此外,霍玉傑和姚月清作為社區志願者,多年來也一直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常年活躍在社區志願服務的第一線。“能幫忙就幫忙”是老兩口兒的口頭禪。在他們的帶動下,如今不少老鄰居都加入了社區志願服務隊,一起為居民和社區服務。(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