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後辛莊村坐落於薊州區西南部平原地區,位於桑梓鎮東北部,緊鄰大秦鐵路,與京哈國道相隔不足三公裡,交通條件優越。全村現有村民185戶,640餘人。記者獲悉,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後辛莊村先後獲得國家級文明村、天津市法治示范村等榮譽。
善作開先機,打造“增”的支點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後辛莊村作為典型平原農業村,村內以種植小麥為主,多年來一直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如何破解村民“在土裡刨食”的困境,成為村黨支部的頭等大事。
2024年1月,村裡搶抓機遇,爭取到750萬補助資金,利用村莊緊鄰京哈國道、物流便利的優勢,計劃打造以果蔬銷售為主題的鄉村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確定後,村“兩委”乾部馬不停蹄投入園區建設中,為解決土地不足問題,他們帶領黨員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做工作,經過2個月努力,從村民手中流轉了86畝土地,有力保障了園區用地需求。

園區建設開始後,這裡就成了村書記吳文付的“辦公場所”,他帶領村“兩委”幾乎每天都紮根在大棚裡,奔走在田地間。通過自籌資金購買農機播種設備、聘請農科專家把關新品種,僅用時10個月,13個溫室大棚拔地而起,西瓜、西紅柿和甜瓜畝產量達到3500斤,成功實現了村莊發展支柱產業的從無到有。
儲存作保障,打通“銷”的堵點
隨著村內農產品產量的陡昇,儲存難度和銷售難度也隨之增大。為進一步提高收入,讓棚內的農產品賣上好價錢,村黨支部積極謀劃,協調鎮內資源,聯絡天津宏齊淨菜進京項目,加深產業合作,打造了佔地300平米,可容納180噸農品的冷鏈存放基地。

一方面將園區種植的西瓜、甜瓜儲存冷凍,進行錯季銷售,每斤可賺取3元以上的差價,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44萬餘元;另一方面采用“共享儲存”的運營模式,將冷庫資源出租給村民和周邊群眾使用,可實現500畝土地生產農產品的長期存貯,有效解決村民因銷路不暢造成的農產品滯銷浪費,提振村民發展農業信心,為打造供儲銷一體的農產品產業鏈奠定堅實基礎。
農旅促提昇,打磨“融”的亮點
產業發展可持續,補鏈延鏈是關鍵。後辛莊村把目光瞄准了鄉村旅游這塊大蛋糕,決心下大力氣做好農旅融合文章。2024年,村莊主動把握宅基地改革試點政策,對原村委會舊址進行重新規劃招商,引入第三方公司,盤活1200平米閑置土地資源,修建可同時接待200人次的幸福大院,規劃鄉村教室、特色民宿、幸福食堂、溫室花房等功能區,打造住宿、就餐、培訓、康養一體的產學研服務中心。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24年10月,村內承接三星視界、中環半導體等公司旅游團建,成功實現農旅創收“零”的突破。下一步,村裡還將規劃打造旅游配套設施,設計30戶特色民宿,建設環村觀光火車、主題集裝箱露營地、鄉村夜市、兒童游樂場等配套設施,將閑置土地進一步利用起來,變“廢”為“寶”,實現產業融合,推動村莊發展駛入“快車道”。(津雲新聞記者 白思婕 通訊員 薊組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