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2025年開年之際,天津博物館推出重磅大展“天開一統——秦漢文物主題展”。展覽匯聚了來自11個省份的文物精品近400件/套,涵蓋了青銅器、陶器、玉器、漆器、金銀器、竹簡等多種類型,以此展示秦漢王朝的磅礡歷史氣象。1月8日,“瓣瓣同心京津冀 歡歡喜喜過大年”主題宣傳聯合采訪團探訪天津博物館,記者們得以近距離欣賞秦漢文物精品,尤其是素有“中華第一燈”之稱的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之所以被稱為“中華第一燈”,主要因為其設計精巧、工藝水平高超,並且具有獨特的環保理念。長信宮燈出土於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的墓中,是目前所見唯一一件漢代人形銅燈。該燈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持燈狀,人像中空,宮女著廣袖內衣和長袍,左手托燈右手提燈罩,手臂作煙道,燈罩可以活動以調節亮度與方向,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沈積於體內,不會大量飄散到周圍環境中,體現了古代人們的智慧。



長信宮燈的設計之精巧、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它采取分別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各部分嚴絲合縫又裝插自如,清理煙灰煙垢十分方便。其科學性在於帶有導煙管和燈罩,解決了油燈的煙熏問題。此外,長信宮燈的功能性與藝術性和諧統一,展示了漢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代青銅燈具中的巔峰之作。



展覽重點展品看點十足,除了備受關注的“長信宮燈”之外,還有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石甲冑”、甘肅省博物館“銅車馬儀仗俑隊”、裡耶(古城)秦簡博物館“九九乘法口訣表”、湖南博物院“帛書《養生方》”、四川博物院“執鍤石俑”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品中,僅簡牘就集齊了秦簡和漢簡,從出土文獻的角度可以實證秦漢統一的影響。(津雲新聞記者 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