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座談會上提出的“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求相呼應。培育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既是實現文化繁榮興盛的題中之義,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一、培育優秀文化人纔隊伍和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是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時代使命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培育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是文化發展的重要一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招。
發展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舊邦新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橕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則是以傳統文化為資源、以現代科技為動力、以優秀人纔為基礎的先進生產力。要積極推動文化創新,促使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迅速發展,以一系列結構性優化、系統性重塑的改革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內涵。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是推進“兩個結合”的有力舉措。“兩個結合”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建構基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兩個結合”的有力陣地。我國的文化發展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要在發展中積極把握主動權,樹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推進“兩個結合”。
培育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持續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要建設文化強國,就必須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做強做優文化企業,著力培養優秀文化人纔,讓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二、優秀文化人纔隊伍培育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培育優秀文化人纔隊伍,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是國家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文化責任感使命感、具備建設文化強國能力、滿懷厚重文化情懷的優秀人纔隊伍。我國文化人纔培養工作在不斷發展中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源源不斷的人纔“活水”。通過全國省、地、縣文化廳局長輪訓工程,顯著提昇各級文化負責人的履職能力;通過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文化經營管理人纔培養計劃等計劃,培養出一批德藝雙馨、成就突出、影響廣泛的高層次文化人纔;通過開展“三區”人纔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活動,滿足老區人民精神需要的同時高漲了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國家藝術基金人纔等資助項目的落地實施,更為新時代文化人纔培養事業注入了不竭的發展動力。
另一方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迎來全面縱深發展,不斷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文化軟實力及國際話語權顯著提昇。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持續向好,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消息,我國文化產業總量穩步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近10萬億元。文化服務業支橕作用持續增強,文化領域九大行業保持增長態勢。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增長,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0.0%;文化惠民事業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博物館6833個,為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橕;文化產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產品進出口額達到1621.8億美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也不斷昇高。
三、進一步培育優秀文化人纔和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要堅持多措並舉
優秀文化人纔隊伍的培育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逐漸完善的過程,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夠、培養模式不豐富、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亟待相應的措施來引導和保障。
第一,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的重要保障。在文化發展過程中,要將黨的領導落在實處,堅持黨管人纔,加強黨對文化人纔的政治引領,切實增強文化人纔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第二,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力提昇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強化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重大文化項目落地。其次要完善投融資體系與市場准入機制,加強資本市場監管,促進文化產業與市場體系更好發展。最後,最重要的是要將文化人纔的培育作為重要任務,創新改革現有選拔、培養、使用模式,構建規模宏大、結構合理、勇於創新的文化人纔隊伍。
第三,科學完善文化發展機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的關鍵在於構築長效運行的共同繁榮機制。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系統集成,將現有文化資源、創新、生產、推廣、更新的諸多維度進行統一和制度化建設,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以文化產業繁榮的市場化效益,不斷改善文化事業質量和水平。同時要完善人纔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機制,為文化人纔培養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
第四,切實強化各項保障基礎。在強化優秀文化人纔保障基礎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文化人纔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不斷夯實文化人纔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則要時刻關注優秀文化人纔的精神需求,讓文化人纔隊伍擁有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不斷促進其發展。
(作者張昕鈺 石勇 均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本文為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建設研究計劃項目A231006502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