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2025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1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介紹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有關情況。

戴永康介紹,我市將聚焦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深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一是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等重點平臺提昇質效,謀劃推動通武廊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積極構建“站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二是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提昇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命健康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武清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三是增強軟硬聯通服務效能。加快實施京濱城際南段、津濰高鐵、京津塘高速改擴建等工程,深化環渤海港口協同聯動,拓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應用領域和范圍,推動“多卡集成、多碼融合、一碼通用”。

聚焦“三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實驗室體系質效提昇方案,打造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引領、海河實驗室為支橕、市級實驗室為基礎的實驗室體系。高標准推進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建設,進一步打響天開園品牌。鞏固昇級綠色石化、汽車、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加快壯大信創、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前瞻培育腦機工程、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引育專精特新企業。優化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服務保障,以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實施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等項目,啟動180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將低效園區和商圈納入更新范圍。
聚焦“三量”,深入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因地制宜推動閑置低效資源產業導入,全面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不斷形成新產值、新稅源、新就業。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謀劃、招商引資調度、項目建設推進服務等“三個機制”,落實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積極爭取更多項目、資源拓展深化布局。
聚焦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積極構建“大消費”格局,深入推進文商旅體展融合發展。搶抓國家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和便民服務,最大限度發揮撬動作用。搶抓“兩重”、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等調整擴圍契機,圍繞低空經濟發展、重點都市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等拓展領域,加快做熟項目前期。
聚焦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活力。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濱海新區為引領,推動更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事項在我市落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加速培育外貿新動能,大力推動諾和諾德、空客二線等標志性外資項目建設。強化天津港資產運營能力和產業引育,積極拓展內外貿航線,加快做大做強海工裝備、船舶服務、貨物加工等適港產業。
聚焦高品質生活,務實發展民生事業。高質量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接二連三”提昇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努力開創城鄉共同繁榮新局面。此外,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實施民心工程,多措並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做優教育服務供給,做好衛生健康服務。強化能源保障,抓好保供穩價,確保豬肉、雞蛋、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全市發展改革系統將全力以赴推動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全年經濟較快增長,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以新作為新氣象推動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戴永康表示。(津雲新聞記者 馬立傑 攝影 吳濤)









